“咱们屯里的人?”曾建自诩见多识广,但张小浪唱的歌他都没听过,询问身旁的看热闹的演员。“你们谁听过?通俗歌曲二人转还是拉场戏?”
演员们皱着眉全是苦瓜脸集体摇头。大聪明王大伟猜测道:“会不会是评剧?”没人接他话茬,台上传来张小浪嘹亮欢快的歌声。
我的老家哎就住在这个屯,
我是这个屯里土生土长的人,
别看屯子不咋大呀有山有水有树林,
邻里乡亲挺和睦老少爷们更合群……
张小浪在台上边走边唱,故意望着那几位喝醉酒的客人,用真诚善良的眼神安抚他们。
这几位闹腾的醉汉慢慢安静下来,叼着烟倾听这首写给屯里人的歌。
那些要走的客人又坐回原来的位置,嗑着瓜子欣赏英俊小伙在台上倾情演出。
院门外几个探头探脑村民,听到歌声按捺不住好奇走进院子,看没有人注意他们坐在凳子上,来了一个不听白不听。
没人抱怨这首歌没有伴奏,清唱对歌手的要求很高,没有伴奏修饰全靠个人实力。
大家默默跟随歌声的节奏,自动脑补石嘴沟子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四季忙碌的画面,还有街坊邻居间互帮互助的趣事。
张小浪走向舞台侧面,边唱边笑着向后台演员挥手。赵木山立刻挥手回应,向他竖起大拇指。
曾建和演员们尴尬地扭头假装漠不关心。乐队小李拿着纸笔记录歌词扒谱子。
街上路过的观众,
屯子里面发生过许多许多的事,
回想起那时特别的哏,
朋友们若是有兴趣呀,
我领你认识认识啊,
认识认识我们屯里的人。
这首歌很短,张小浪唱了两遍主歌副歌,本来打算再唱一遍粤语版本。他记得电影《夏洛特烦恼》大火特火时,粤语版本的《咱们屯里的人》也跟着火了一把,不是因为这个版本多好听,主要是《乡村爱情》的主题曲太有群众基础了,改编粤语后听着特别有新鲜感。
但是他考虑到70年的东北农村,应该从来没听过粤语,冒然演唱粤语版本可能吃力不讨好。
张小浪决定接一首《月牙儿》,同样农村题材的歌曲,肯定受农村观众欢迎。他唱完最后一句,快速给自己报幕。
“家人们,接下来一首《月牙儿》献给大家。”
天上升起一弯月牙啊
月牙弯弯正把那个月光洒
人都管月牙叫月老
月老儿专把
专把那个红线扎
红线扎紧两颗心
两颗心为啥就不在那个一疙瘩呀啊.....
这首歌轻柔缓慢深情娓娓道来,讲述了夜深人静花前月下,一段磕磕绊绊的爱情故事。
台下观众非常安静,虽然现在是冬天腊月天寒地冻,但仿佛被歌声带回夏天月圆之夜,凉爽的夜风拂面,耳畔传来蛙声虫鸣。大家坐在村头大榆树下,吃着西瓜倾听刘英和玉田的爱情故事。
曾建听了《月牙儿》破防了,唉声叹气站立不安,想骂身边的演员不争气,但自己连这两首歌叫啥名字都不知道,怎么好意思骂别人。
演员和乐队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张小浪饱满真实的情感,优雅自信流畅的台风,专业的演唱技巧表演态度,让他们自愧不如。
长年累月的演出,不断重复样板戏革命歌曲,演员们只知道登台唱歌完成规定任务,早已失去通过歌声表达情感,用情绪感动观众的激情。相比之下,年轻的张小浪正好相反,每首歌都能感动观众,让听到歌声的所有人共情。演员们意识到,必须放下傲慢向张小浪学习。
乐队成员默默拿起乐器,尝试给他的歌声伴奏。赵木山对于这种变化非常惊讶,这些人怎么忽然变了?不像刚才那么牛逼哄哄的了?呵呵,服了吧。
夜深啦月牙出来啦,
月圆啦心儿更亮啦,
今晚夜深人不静,
都等着月圆月圆进咱家吧啊.....
张小浪唱到尾声,看到台下新郎新娘眉目低垂,观众鸦雀无声意识到这是婚礼,这首《月牙儿》有点压抑不喜庆,急忙换了一首《求索》。
毛驴儿拉磨呦,
它走不出那个圈,
井里蛤蟆就能看见,
巴掌大的一块天呦……
通天大道,
本来就有笔直的一条线,
何苦还要翻山越岭呦,
咳硬去拐那几道弯,
哎咳哎咳呦……
张小浪拔了一个高音,忽然,后台传来乐队轻柔的伴奏,虽然不如原唱伴奏准确,但好过没有胜过没有。他非常意外边唱边向后台挥手致意。这首歌节奏非常欢快,歌词淳朴寓意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