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顽贼> 第五百三十六章 大善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三十六章 大善人(1 / 3)

杨麒其实是黄台吉的熟人,他们打过交道。

天启五年末,杨麒在山海关、辽东一带三个月里变更了官职三次,几乎什么事都没干,被黄台吉放出虚虚实实的假消息耍得团团转,最后落了个革职的下场。

黄台吉已经不记得这个人了,毕竟那时候被耍得团团转的不止杨麒一个人,从山海关到沉阳,明金两国有名有姓的人都上过他的当、吃过他的亏——你杨麒算老几啊?

也正是这个原因,黄台吉从降人、俘虏中打听到杨麒的情况,就立即决定收兵出边。

对于这个决定,谁都不理解。

大同城里的张宗衡想不到,在他看来明金双方在这场战役中的临界点已经随着两县陷落而打破,再往后的战役很难僵持,后金已经占据优势了。

得了两县的粮草补给、人口物资,后金应该会打得更来劲,接下来必然要有一场大规模会战。

别说他不理解了,后金军以代善为首的爱新觉罗贵族、都元帅孔有德为首的汉军头目,也不理解,死了这么多人、拼了这么多命,仅以两座县城的收获,根本不足以弥补他们此次出兵的损失。

何况战场上胜利在望,只要对明军援军打出一场歼灭战,就能争取到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足够他们再攻破、劝降几座县城,这会投降不算首降,人心的口子已经扯开了。

黄台吉心想:你们懂个蛋!

刘承宗就是这场战争的大善人,明廷方面对刘承宗派兵来援感到感激。

反过来虽然刘承宗是漠南汗位的竞争者,黄台吉也对刘承宗此时出兵感到万分振奋,接盘的来了!

第一,他认为刘承宗虽然是中原群寇里武功盖世的大首领,但那就是个汉人莽夫,谈不上是他的竞争对手。

这从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看出来,他派遣儿子豪格到元帅府去,拿出了最大的诚意与尊重,他们的敌人都是大明,远交近攻,完全可以联手灭掉蒙古,一同向大明发起袭击。

这是地理决定的天然盟军。

但凡是一个出色的首领,肯定都会先达成盟约再说,退一步说,也会妥善接见、互遣使臣——即使敌视,两边山河路远,有心兵戎相见也没那个能力,何必树敌?

偏偏刘承宗充满了汉人式的眼高于顶与莽夫的短视,他儿子连刘承宗一面都没见到,就被遣返回来了。

就这么个没有一点政治、外交能力的草寇,蒙古就算全扔他手上,迟早也得败光了。

第二,如果刘承宗真的没有一点政治和外交的才能,那他的砍人能力一定是非常的出类拔萃,才能在西北砍出偌大家业。

这么能砍人的个玩意儿,你跟他对砍那不是傻子吗?

黄台吉的战略非常简单,尽管如今宣大的城池看上去唾手可得,但毕竟还没得,不趁着这个窗口期出边,万一低估了明军援军的行军速度或战斗力,出现一点儿小偏差,刘承宗的军队把边墙外一堵,被困在二道边墙里的后金军就得挨圈儿踢。

毕竟在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大明、元帅府、后金这五方兵力里,打破招降两座城池的后金军,是最富有的了,另外四方很有可能会因为财富而同仇敌忾。

但只要后金军出边,跳出这个包围圈,进入哈剌慎蒙古的领地,那局势就大不相同了。

刘承宗派到漠南的杨麒,就得跟大明干起来,不跟大明干也得跟漠南蒙古干,这跟他想不想没有关系,人得吃饭,黄台吉不信元帅府拥有比后金更强大的运力。

当然他们不因为粮食打起来,黄台吉更高兴,不打你们就得饿着,饿个差不多,英明神武的天聪汗就来解救你们了,转战西北的农民军精锐,黄台吉不介意再封出个跟孔有德地位相匹的都元帅。

不过这是后金军知道的,他们正在撤退的路上。

而在明军的视野范围内,张宗衡并不知道黄台吉要撤退,因为后金入寇宣大这段时间,黄台吉给张宗衡的感觉就像个笔友。

天天给他写信,长的、短的、真话、假话、吹牛,信里的内容什么都有,虚虚实实,有时候是真的有时候是假的,让人什么都不敢信。

黄台吉头天说要议和,他准备退军了,第二天灵丘城就丢了,再说议和退军就没人信了。

头天骂阵,说自己就五百兵马你们也不敢出城来战?第二天明军六百人出兵,被后金两万人埋了,再说就四五百人也没人信了。

可一旦你不信他说的话,不信他表现出的东西,他又会非常真诚,真的派了五百多人在城下耀武扬威,然后趁着一个黑夜领兵偷摸儿离开,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大队人马已经走远了。

与此同时在漠南战场上,杨麒的先锋部队已沿黄河北岸,抵达归化城西部的敕勒川。

在他们身后,是黄河两岸漫无边际的蒙古大营,漠北蒙古三汗被杨麒策动,答应加入这场争夺漠南归属的战役。

条件很简单,他们负责跟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