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石阶上,崔逸仙停下脚步,打量着面前的庙宇。
白砖,青瓦,朱檐,门把手的两个铜环挂着铜绿,镂空的木质窗栅后方湖着一层泛黄窗纸。和寻常庙宇没什么不同。
除了那道阻绝所有灵识、声音的无形屏障。
“...”
崔逸仙驻足不前,陈丹丘就在门内,只要轻轻一敲门扉,崔氏、学宫、虞国乃至整个天下的未来都将发生改变。
“怎么了?”
人声于后方响起,崔逸仙转身看向一脸微笑的奚阳羽,后者拍了拍石狮子高昂的脑袋,慢悠悠说道:“剑修本该决然果断,锐意求进。如此踌躇婆妈,实在不像你。”
崔逸仙如无波古井,脸上看不见任何表情,“...你想说什么?”
“我想说,”
奚阳羽神色一肃,“不管师兄你做出何种选择,都要确保是自己本心所向。你是世间一等一的剑修,没什么人能强迫你。”
什么意思?
崔逸仙看着奚阳羽真挚的表情,目光一凝。
崔氏一直希望由崔逸仙接替连玄霄的山长之位,这些天明里暗里催促了好多次,都被他搁置在一旁。
今天公布的那份文书,想来也是崔氏终于按捺不住,主动释放出来的。
难道,奚阳羽猜到了什么?
不远处,连玄霄墓碑前的石灯烛火飘摇,照亮了静默对视的二人。
铛铛铛——
二十道钟声于学宫钟楼响起,
时间,亥正。
————
大理寺地下监牢中,一名披头散发的中年囚犯扒着稍稍高于外界地面的铁窗,默数着钟声次数。
二十响,时候到了。
他跳回床上,深吸了一口气,用发紫泛黑的指甲,轻敲着床沿,发出规律响声。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深夜时分的吟诗声,吵醒了监牢中的其他囚犯,喝骂声与踹墙声接连响起。
在监牢入口隔间休息的狱卒们也听到声响,提起水火棍匆匆跑来。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另一名囚犯也敲响了床沿,吟诗应和。接着是第三人,第四人...
“闭嘴,你们想挨棍子么?!”
狱卒听着逐渐汇聚的朗诵声,神色无比难看,站在走廊里大声喝骂。
这首《石壕吏》是杜工部目睹战乱时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所创,本身没有任何问题,直到前段时间,那些昊天信徒用它来攻击虞国朝廷,意指虞国广泛征兵,令民间鸡犬不宁。
使其变成了一首“反诗”。
同样听到动静的宋绍元踏入监牢,他的视线扫过两侧牢房,定格在一名灰发老者身上,不禁皱眉问道:“张兴怀,怎么连你也参与了?再过两个月你就能刑满释放,何必掺和进来。”
被叫到名字的老者一缩脖颈,他是圣后时期遗留下来的政治犯,严格意义上只是从犯,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只不过因为外界有位大人物不想看到他,就一直将他关押在监牢中。
那位大人物几个月前已经病逝,大理寺也没有了将他继续关下去的理由,准备过段时间就将他释放。
“宋主簿,”
多年的牢狱生涯磨平了芮兴怀的所有菱角,他倚靠着墙壁,垂头低声道:“我们关系,还算不错吧?”
“还成。”
宋绍元点了点头。张兴怀的罪名本就不重,待遇比其他囚犯好许多,不仅能在囚房里看书写字,还能经常上到地表,在戴着镣铐的情况下,帮助吏员处理一些文件。
“那你为什么,要批准我出狱呢?”
张兴怀的声音像是从远方传来,他缓缓转过头,面庞隐没于阴影中,“我被关押了大半辈子,已经不记得在外面生活是种什么感觉。
外面没人认得我,没人记得我是风光一时的殿前进士、光禄大夫,甚至还摸上过圣后的凤床。
在这里我是受人尊敬的张老,在外面,我就只是个一无是处、举目无亲的糟老头子。
你说,你为什么要批准我出狱呢?”
宋绍元无言以对,他能理解张兴怀的处境,但对此爱莫能助。
“宋主簿,你是个好人。”
张兴怀费力地扶着床沿起身,挪到囚室门前,直勾勾地盯着对方,轻声道:“快跑吧。”
跑什么...
思绪尚未形成,宋绍元就看见张兴怀的手指急速膨胀,紧接着,手臂、肩膀、胸膛、腹腔...
张兴怀,连同那些被关押在不同囚室里的、高声吟诵《石壕吏》的三十余名昊天信徒囚犯,全部膨胀至极限。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