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少女口中提到王妃,沈千歌蹙了蹙眉,方才那一刻她心中划过一抹非常熟悉的感觉,只是只有一瞬,快的她抓不住。
接过温水喝了几口,觉得好多了,她温软的笑了笑,“虽不知你口中这王妃娘娘是谁,想必她定会好人有好报的。”
少女也连忙点头。
发生在沈千歌身上事,像是妇人和少女这些平头百姓是全然不知的。
少女见沈千歌精神好些了,便询问道:“不知如何称呼小姐?”
沈千歌眼神闪了闪,并未将她失忆的消息告诉少女,她多了个心眼,又借了一些鸢尾那个不知真假的故事,道:“我姓沈,我家是天南海北行商的,本是要回京,谁知洛城受灾,路过洛城的时候被灾民将家人冲散了,落魄至今。”
沈千歌其实也不知自己姓什么,少女问起时候,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便是这个字就说了这个字罢了。
少女一听,顿觉愧疚,“沈小姐,都是我不好,不该问起你的伤心事。”
沈千歌不甚在意的笑了笑,“没事,只要命保住了就好,瞧这洛城,如今不是正常了嘛。”
少女很是喜欢沈千歌这坚毅开朗的性格,她主动介绍,“沈小姐,我姓陶,单名也是一个桃字,娘说,陶桃好听。”
沈千歌笑的愈发真诚,十四五岁的陶桃,天真烂漫,家境虽然不好,但是能养出这样性格的女儿,说明她的父母对她格外疼爱。
“陶桃,我比你痴长几岁,你不用叫我沈小姐,叫我沈姐姐便是。”
“好!那我以后就叫你沈姐姐!”
陶桃话音刚落,妇人就端着碗筷进来了,她将两碗粥放在旁边破旧的小桌上,笑着道:“姑娘醒了,吃点东西吧,招待不周,还请姑娘见谅。”
送了粥,妇人就出去了,并未打扰沈千歌,只让女儿陪着她。
陶桃将那碗米粒和野菜多的粥递给沈千歌,她却取了那一碗稀的,不等沈千歌拉阻,就率先喝了起来。
沈千歌知道,陶桃这是故意要把多的那碗让给她。
她没说什么,也喝起了野菜粥。
这碗野菜粥九成的野菜只一成的小米,熬的又稀,别的调味也没有,只放了一颗咸菜,味道必然不会好。
可就是这碗粥,沈千歌喝到嘴边却觉得比鸢尾给她在客栈买的那些饭菜美味。
沈千歌很快就将一碗粥喝完了,将空碗放到一边的时候,却见陶桃那碗粥还剩下一半就放在了一边。
见沈千歌看过来,陶桃忙问,“沈姐姐吃饱了吗,我胃口小,还剩下半碗,你要不要吃?”
沈千歌摇头,“谢谢你陶桃,我已经吃饱了。”
陶桃并未勉强,而是收拾了碗筷就往厨房的方向走。
沈千歌休息了又喝了温水吃了粥,已经缓了过来,边起身出去查看现在住的这个地方。
刚出门,就看到陶桃偷偷将剩下的半碗粥给了弟弟妹妹分了。
两个孩子抬头看着陶桃,“姐,你不吃了?”
陶桃摸着两人又黄又稀的头发,温柔的笑道:“姐姐吃饱了,这是专门留给你们的。”
两个孩子眨了眨大眼睛,好似确定了姐姐不是在说谎,立马捧着碗狼吞虎咽起来,没一会儿,被分为两份的半碗粥就没了。
沈千歌这才发现这家人生活困难到了这个地步,怕是这顿野菜粥也是妇人为了招待自己特意做的。
平日里他们吃的只怕还不如这顿呢!
陶桃没想到沈千歌自己出来了,她连忙道:“沈姐姐,你怎么自己出来了。”
沈千歌摇摇手,“没事,我好多了,出来转转。”
很快,沈千歌就了解了陶桃一家。
陶桃的母亲邻里都叫她陶五娘,陶桃父亲陶永之前出城帮忙修堤坝,不小心摔了腿,现在只能每日服用药物静养,怕事半个月后才能下床。
夫妻两有四个孩子,长子不在身边,长女便是陶桃,次子叫陶忠,小女儿叫陶灵。
陶永受了伤,在身边的几个孩子都不大,陶桃虽是长姐却是个女儿,所以一家生活的重担几乎都压在了陶五娘的身上。
之前眼看日子过不下去了,王爷来洛城赈灾,招了好些壮劳力去修堤坝、入府兵,只要去干活就有银子粮食,一家也是靠着陶永去修堤坝才撑了下来,谁想到陶永会受伤。
受伤后,虽然王爷也给了补贴,但怎么精打细算的用,撑到现在已到了极致,要不是陶永用的药都是布坊里的大夫免费给的,他们一家早就撑不下去了。
如今最后一把米也吃完了,一家人都要跟着饿肚子,陶五娘这几日头发都要愁白了。
沈千歌路过夫妻两房间的时候,听到里面陶五娘说话,“当家的,不然我出去找活儿干,不拘银子,只要能提供吃的,糊住咱们一家人的嘴就行。”
陶永没说话,过了好一会儿才道:“你在家安心教养儿女,我明日一早去找刘胥吏,去修河堤,若是不行,我就去城外砍柴背回城里卖,总能挣几个铜板。”
陶五娘立马反对,“当家的,你这腿还没好,哪里能出去!没事……这个家还有我呢,我去给邻里们浆洗衣裳,也能让咱们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