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看着很舍不得。
新郎差一点就改主意了,他不太在意婚礼的形式,更多是爸妈在意。那与其选择让小妻子更辛苦的老式婚礼不如就去教堂,但新郎的妈妈说,可以不用那么正式,走个流程么,新郎就改了注意,不如就两个一起好了。
那岂不是会让新娘更辛苦不是啊,分开办,两边都只是走个流程,还好吧,新娘也没有反对啊。
看剧本的郑宇盛是上帝视角,他看到这段是已经感觉到了这场婚礼不太妙,也感觉到了新娘不太对劲,还有点为新娘担忧,这婚要是结成了,这姑娘的婚后生活有得辛苦。以新郎视角看剧本的李在镕也感觉到了婚礼不太妙,同样感觉到了新娘不太对劲,但他更为新郎担忧,小伙子这是碰到了美人蛇,稍有不慎就会被吞噬入腹。
要结婚了,婚房肯定是要准备的。男女方的家长都愿意为孩子们的小家庭支援一些财物,男方家长的意思是买地皮盖楼,地皮位置稍微有点偏,但便宜,地方大,也能为第三代出生做准备。女方家长原先对房子买在哪不是很在意,但新娘的妈妈不太赞同偏僻的地方。
那边其实也是个住宅区,没有偏到乡下那么夸张,只是首尔的卫星城,这边居住着很多在首尔大企业上班的夫妇。这类家庭的模式一般都是丈夫去工作,妻子就在家当家庭主妇。
新娘的妈妈并非只顾事业的事业女性,但她也是有工作的还是个公务员呢,平时上班很轻松,照顾家里也没问题。妈妈对女儿的期待也是这样,结婚了,生活的重心自然更多是放在家庭,可不能完全不工作,那就跟社会脱节了,这很不好,哪怕找个轻松点的工作也比不工作要好。
卫星城的工作机会肯定是没有首尔市内的工作机会多,尤其是对已婚已育的女性来说,市区内更方便。女儿在市区,外孙小的时候妈妈可以帮忙照顾,等孩子上学了,选择余地也更多。妈妈跟女儿诉说了对她未来的考量后,还补充道,如果是钱不凑手,家里可以给你们添一些,还是建议你们房子买在首尔。
这又是一个很现实也很琐碎的矛盾,在新郎的视角里,他并没有听到新娘说卫星城有什么不好,他听到的是新娘不想他日后每个工作日都要往返一个多小时在家和公司,那太辛苦了。平时还好,碰上加班,碰上堵车,早早就要出发,迟迟才会归家,太辛苦了。
新郎认为新娘考虑很有道理,他也不想那么辛苦,还是数十年如一日的辛苦。尤其是在他们有次赶在晚高峰的点出门吃饭,车在路上一堵就是半小时动都不动,车道两旁刺耳的喇叭声,伴随着新娘轻声诉说的担忧,新郎就去跟爸妈说了,他想把房子买在市区,钱不够就拉长贷款期限,他已经拿到了聘书,未来还会升职,薪资会涨,贷款不会还不起。
再者说,小妻子家里还愿意出钱付一半的首付呢。
看到这,李在镕把剧本反扣在桌上,点了根烟,他需要缓一缓,询问创作者,“新娘家里出一半的钱付首付埋的雷是什么离婚后抢房子象征着他们的婚姻终究会分崩离析”
“见仁见智,观众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创作者表示,哈姆雷特千千万,她不限制观众的思维,“影片最后的结局就是婚礼成功的举行,新娘那一版是西式,会定格在她对神父说我愿意。新郎这版是夫妻对拜之时。”
观众认为创作者有点狗,“你打算怎么拍,走阴郁的画风用冷光”
“婚礼干嘛用冷光,浪漫的婚礼当然要是暖色调。”韩舒苒稍微有点苦恼,“所以我才说,这片子拍出来很需要观众有基础的鉴赏能力,看得懂的观众才能发现唯美婚礼下的阴郁诡谲,看不懂的只会把它当无聊的婚礼宣传片。故事的起伏太小,戏剧冲突有跟没有也差不多,整个片子的节凑都过于平,是你我才会喜欢的类型,普通观众欣赏不来。”
剧本才翻几页就一直提着心的李在镕深吸一口烟,借着尼古丁的浓雾吐出一口浊气,再深呼吸,拿起剧本,见证一场爱情走向最浪漫的死亡。
另一栋房子里的郑宇盛手上的烟都灭了四根了,接着又点燃了第五根,这本子他越看越郁闷,代入女主角后怎么看怎么郁闷。预备役新娘太悲催了,性格也太好,好到都有些软弱,明明很多事她都可以坚持自己喜欢的,偏偏碰上新郎她就只能迂回,迂回了半天结局也不如她所愿,她都忍了。
演员对角色的代入感有点过强,明明都不是一个性别,郑宇盛对那个女主角莫名有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怨怼。你说说你好好一个姑娘,家世不错、容貌不缺,名校毕业未来一片大好,怎么就想不开非得跟这么个男的在一起他连结婚都没办法如你所愿举办一场你期待的婚礼,你们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
单从新娘视角看剧本,这场婚礼太让人郁闷了。一直都是新娘在妥协,从办婚礼用什么形式到婚房还要她爸妈出一半的钱,乃至于宴请的宾客,婚礼酒席的伴手礼等等,新娘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妥协。
男演员看剧本看得心头一阵无名火起,又不知道要冲谁发火,新娘符合世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