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扬现在何处?”
“回禀主公,他跟属下一样,还没来得及逃出舒城。此时应该还在府上。”
鲁肃主动请缨道:“属下愿为主公说服刘子扬,一起投效主公,共谋大业!”
“好。”
秦牧很是欣赏的看了一眼鲁肃。
难得鲁肃这般识趣,一加入到秦牧的麾下,就送上了一份“投名状”。
“求贤,心诚则灵,我当亲往。”
秦牧做出了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
刘子扬,其实就是刘晔,他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裔,货真价实的汉室宗亲。
相对于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这样名动千古的谋士,刘晔的名气可能有所不如,但是这并不能证明,他的谋略比他们逊色。
刘晔年少成名,胆识过人,十三岁的时候就遵从母亲的遗命,杀死一个品行不端的仆人。
去年的时候,刘晔还诱杀了拥兵自重的郑宝,并收服了郑宝的数千部众,交给庐江郡太守刘勋……
刘晔虽是汉室宗亲,却并无拥兵自重的心思。
历史上的他历仕曹操、曹丕、曹叡,是曹魏的三朝元老。
他往往料事如神,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一语中的。
善于观人的汝南许劭,也称刘晔有“佐世之才”!
……
秦牧在鲁肃的引路下,带着薛仁贵等一队亲卫,来到了刘晔的府上。
府上的仆人告知,刘晔早上外出,还没有回来。
秦牧于是决定等候刘晔回来,并在书屋之中,跟鲁肃对席而坐,一边喝茶,一边探讨一下扬州的形势。
面对秦牧提出的问题,鲁肃都能对答如流,给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议,这让秦牧更加赞赏鲁肃了。
不知不觉,秦牧与鲁肃就在刘晔的府上等了四个时辰。
饭也吃了,茶也喝了,却迟迟没有见到刘晔的身影。
“主公,刘子扬该不会是逃了吧?”
薛仁贵皱了皱眉头,颇为狐疑的问道。
“这兵荒马乱的,刘子扬又能跑到哪里去?而且,他连金银细软都来不及收拾。”
秦牧不太相信刘晔跑路了。
刘晔好歹是当世一流谋士,怎么可能不声不响的就跑路了?
秦牧求贤若渴,刘晔又岂能不知?
“主公,刘晔回来了。”
不多时,秦牧就见到一个穿着锦袍,身材修长,大概二十多岁的青年人进入了书屋之中,朝着他躬身行礼道:“淮南刘晔,见过大都督!”
“子扬,你终于回来了。我对你,可谓是慕名已久!”
秦牧很是热情的拉着刘晔到一边坐下。
“当今天下,汉室衰微,豪雄并起,我秦牧欲成就一番大业,身边就缺子扬你这样的大才辅佐。”
“子扬,不知道你可否助我一臂之力?”
“……”
刘晔沉默了一下。
君择臣,臣亦择君。
刘晔若是瞧不上秦牧,后者也无计可施。
“敢问大都督,你欲成就的大业,为何?”
刘晔一针见血的问了一句。
秦牧思索片刻之后,便道:“自桓、灵以来,汉室倾颓,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秦牧不才,愿成就齐桓公、晋文公一般的霸业,辅佐天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还天下万民一个太平盛世!”
闻言,刘晔的嘴角噙着一抹耐人寻味的笑意,道:“大都督,你又何必对我有所隐瞒?”
“刘晔虽是汉皇后裔,却属于偏支,心向汉室,但是也知道事不可为。”
“方今天下,豪雄并起,裂土称霸,大汉基业传承了近四百年,眼看着已经到了尽头,这大势岂可逆转?”
显然,刘晔也认为汉室不能匡扶。
三造大汉?
开玩笑,一旦真的有人能三造大汉,这汉室怕是要万世一系。
秦牧见到刘晔这样的说法,很是赞赏的看了一眼刘晔,道:“素闻子扬善察天下大势,如今看来,果真如此。”
“子扬,不瞒你说,我秦牧想成就的大业,是拯救天下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让他们丰衣足食,不再受战乱之苦。”
“至于匡扶汉室,或是改朝换代,于我何加焉?”
“若天命在我,民心在我,我秦牧一定能将分裂的疆土,重新熔铸成大一统的疆域,建立一番远迈秦皇汉武,比肩文景之治的功业。”
得知秦牧的野心之后,刘晔点了点头,又道:“大都督,你知道吗?自从秦军破了舒城,就有不少庐江郡的士族豪强望风而逃,大都督可知为何?”
“他们认为我秦牧是暴主,不能共谋大事。”
秦牧嗤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