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州,赫图阿拉城,大金王宫。
努尔哈赤会同各贝勒,以及五大臣,外加几位降将,商讨兵事。
“南朝辽东经略杨镐,已经举行誓师大会,分兵四路,犯我大金国,各位有何意见,畅所欲言!”
“父汗,这和叶赫部联合九大部落,围攻我们,没有多少区别。
我们只需狠狠地剿灭其中一路,其余三路,必然会被震慑,不敢冒进。
孩儿愿意为先锋,先挫明军士气!”
代善现在是众贝勒中的老大,能征惯战,自从将辽东总兵张承胤阵斩以后,就觉得明军不过如此。
“嗯,你说得不错,当初叶赫部联合海西女真和蒙古诸部,被我们重创其中一部,其联盟立即溃散。
现在情形,确实和当初情形一样。
但是明军势大,兵多将广,号称47万,实际也有二十万,就算分为四路,也不可小视啊!”
此时皇太极走向前,说道:“父汗,明军出战,都由文臣谋划,武将依令行事,而文臣又不随军,计划呆板,不知变通。
我观大明领兵四将,杜松性格鲁莽,急于争功;
马林初为总兵,性格谨慎,不堪大任;
李如柏虽然是名将之后,但不经战阵,上次张承胤被围,他也不敢领兵支援,是懦弱之辈;
刘珽虽然战绩彪炳,但宽甸一路,山高林远,刘珽又垂垂老矣,必然是最后来的一路。
我们不妨引诱杜松,令其轻敌冒进,再设伏兵,四面夹击,先灭杜松,再图其他,必然能建奇功!”
皇太极侃侃而谈,他能对大明总兵这么了解,还是凭借范文程的帮助。
皇太极说完,不经意地瞟了一眼站在他身边不远的代善一眼,眼神中有挑衅的光芒闪烁。
“不错,不愧是我的好崽种,此计妙啊!
诸将听令……”
……
杜松会同保定总兵王宣,总兵赵梦磷领四万马步兵先行,监军张铨督车营和辎重营一万为后援,出抚顺关。
杜松,王宣,赵梦磷都是陕边人士,性格相同,脾气相合,都是勇武之辈。
“哈哈,当初我们在陕边,领着千把人马,就能杀得鞑靼人头滚滚,如今领兵数万,歼灭建奴,不过是轻而易举。
杨经略太过谨慎,如果将全军精锐全付于我,征伐建奴,指日可灭!”
杜松放肆大笑。
“杜总兵说得极对!”
王宣和赵梦磷都表示赞同。
要说大明九边,哪些地方好刷战功,当然是大同镇往西的几大军镇。
那里的鞑子不强,主要是草原退化严重,鞑靼想发展起来,很不容易。
而那里又有好的地势可守,配合长城,进可攻,退可守。
而辽东之地,是最悲催的一镇。
辽东一镇,孤悬在外,防守范围超过八百公里。
从广宁到开原一线,辽河以西,根本就无险可守,光靠一些军堡和土墩防守。
辽河虽然算得上是一道屏障,但到了冬天,辽河结冰,就没有了作用。
鞑靼想要进来,这些土墩只能起一个预警的作用。
辽东不但要防守鞑靼,还要防守建州女真,压力之大,是其他边镇无法比的。
能在辽东之地打出名堂的,至今也就李成梁和李如松,就算李如松,也因此陷在了蒙古高原。
这三位总兵,根本就没有理会到辽东镇的辛苦,反而觉得辽人无能,如此狂妄自大,很难不招致败绩。
尤其是总兵杜松,曾经在辽东吃过一次亏,但却没有长点教训,不想着协同四路兵马,会同征缴,却想着争功。
“这些辽人,最是无胆,当初我初来辽东,竟然不听我调令,导致鞑靼肆虐,让我蒙受羞辱。
现在我领的都是甘陕健卒,又得二位相助,必然长驱直入,擒获首功!”
“愿助总兵大人,生擒努尔哈赤,斩将封侯!”
都是陕边男儿,当然都觉得自己是最强的。
总兵王宣和赵梦磷被说得热血沸腾,都觉得取胜就在眼前。
有哨骑飞马来报。
“报,前方发现建奴数十名,已被我军前锋斩杀!”
杜松大喜道:“看,建奴不过如此,哈哈哈,传令全军,加速前进!”
……
李如柏一路,此时也已经出发,他领兵五万,沿清河堡而进。
杨镐安排李如柏走这条路线,是照顾李如柏。
但这条路,也非常不好走,都是山道,大雪刚过,冰天雪地的,更加不好走。
而且五万兵马出行,辎重粮草,更是难运。
李如柏反复督促,行动依旧缓慢,但如果按照这个速度,按期到达约定地点,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