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时期,商贸活动兴盛,还有一个特色,有了五花八门的集市。】
听到集市,刘秀有些怀念地想起了西汉末年时期的集市:“前朝末年也有专为太学生开设的集市,没有墙壁也没有屋子,太学生不顾身份依期集中在那里进行交易,也挺好。”
听到太学生的集市,立刻有大臣反对:“大汉自古以来重农抑商……”
刘秀笑眯眯看着那位大臣:“大人家中就不经商了?那你家的粮食与布匹如何卖出去的?”
大臣犹豫起来:“这……”
其他想要出言的大臣看到刘秀的态度,默默退了回去。
刘秀笑眯眯,可不代表他是个好脾气的。
对于大臣们为何阻拦太学生行经商之事,为何打压商业,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信儒家的重农抑商,而是不想被人抢市场。
西汉末年的起义者,并不是秦末陈胜吴广那样被逼服役的底层农民。
许多本就是当地豪强和投机的商人。
西汉末年,官商勾结,历史仿佛是一个轮回,每个朝代开始都是重农抑商,但是朝代末年,最终变成官商勾结。
东汉末年如此,唐末的起义者王仙芝和黄巢同样是私盐贩子,而且不是一般的私盐贩。
王仙芝是濮阳私盐贩,黄巢是当地的私盐贩家族,几代人贩卖私盐,落榜之后就回家继承了盐帮老大的位置,起义时许多参与者都是自家贩卖私盐的亲戚。
贩卖私盐在古代是属于杀头的大罪,但是依然有人铤而走险。私盐贩子为了高额利润,胆子大,人脉广,而且多拥有武装势力,比如盐帮,人多势众武力强大,太平时期是帮会牟利,王朝末年摇身一变就成了起义军。
还有吴越的创始人钱镠,唐朝末年曾贩卖私盐为生,后来投军;元朝末年盐枭出身的方国珍、盐工出身的张士诚,同样也是私盐贩。
【唐朝时期,草市兴盛,主要是长江一带和北方农村有,朝廷有了专门的“草市尉”来管理。】
草市,源于东晋,南北朝增多,唐宋兴盛。
起初,是乡村的农人出售草料和木柴,为了搬运方便,便在城郊的空地上做交易。
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定交易地点。
村人在交易点搭建起来茅草屋顶的草舍,临时的集市一眼看过去全是草屋顶,因此叫做“草市”。也因为这些集市是非正式的、草率的。
.
高高的城墙外,一片农田旁边的土地上,盖着简单的几排茅草顶的亭子。
这个位置,既距离村子近,方便运货,也距离城市近,方便城里的人出来买货物。
不是每个城池都有长安街那样开阔的地方方便举行贸易的,也不是每个想卖货的农人都能在城里找到合适的摊位。
在折中的情况下,一些临时的、占位置的农家货物,都被挑来城外这片地方集中买卖。
起初连草亭子也没有,后
来想着下雨天也好遮遮雨继续做生意,就修了很多草亭子。
老农上山砍完柴,挑着两大捆木柴来草市售卖,一放下就熟练地大声吆喝:“卖柴火咯!”
城里大户人家的管家,直接驾着牛车过来,到老农面前跳下来,问道:“多少钱?”
农妇挽着竹篮:“卖鸡蛋,老母鸡下的土鸡蛋。”
身体健壮的老妇人拄着拐杖过来,弯腰查看,一边问价格一边与农妇絮絮叨叨,说是女儿怀孕了,怕她夫家苛待,自己打算多买点鸡蛋去探望女儿,偏偏家里的老母鸡不争气,一篮鸡蛋都凑不拢,只能来买新的。
农妇看着老妇人操心女儿的模样,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一边与老妇人攀谈着,一边絮絮叨叨……
也有半大的孩子,已经是家里的半个劳动力,挑着早上新割下来的草料,看到有衣裳华贵仿佛管事模样的中年人走过来,连忙露出腼腆的笑容:“卖草料,您买草料吗?这种草牛羊都喜欢吃。”
还有人看到什么货物都有人卖,于是开始卖水,给来往的农人和顾客卖水……
一切看起来十分简陋,却又生机勃勃,让天幕下的许多农人都想到了自己,感觉十分亲切。
“我们也有这草市就好了……”
汉朝的农人发出羡慕的声音。
牧羊人眼神看向南边的村子:“隔壁村的草比我们村的草更能肥牛羊,我们去那边割草还要被赶,如果有草市做买卖,咱用自己家的东西交换也成啊。”
“隔壁村有大河,水草肥美,自然肥羊。”老农侧身拍了拍身边的大枣树,有几分自家孩子读书更厉害般的骄傲,“咱们村虽然干了一点,但是枣子甜。”
牧羊人还惦记着隔壁村的草,而且还惦记隔壁村的肥羊,想用自己的羊与隔壁村配种。
他起了想法:“不知道咱自己能不能也去弄个草市?”
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