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 半山腰的一处别墅里。
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正在看报,她手里拿的全是大陆这边的简体中文报纸,每一期三份, 两份留着做剪贴簿,一份留着存档。
茶几上则摆着零星的几份香江的繁体中文报纸。
她推了推鼻梁上的金边眼镜,拿起自己的剪贴簿, 将一则又一则有关汉奸的新闻剪贴下来, 整理成册。
再把一则又一则有关红色资本家的讨论会报道剪下来,另外成册。
老人家时不时叹口气:“阿澈啊,你舅父那边到底安不安全哪, 要不你再打个电话问问?要是国内风声太紧, 就让他到咱们这边来吧。自家骨肉,我跟他也有二十几年没见面了,听说最近又认了个什么小孙子回来, 也不知道寄两张照片给我看看。”
“妈咪啊, 不用麻烦的, 我已经让老姜哥把他的照片寄过来了。”师澈拿起一个牛皮纸封信,撕开后拿出里面的照片, 笑了, “果然跟阿震哥的两个大仔长得很像哦。”
“快给我看看。”师黛薇把照片接过来, 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沧桑的痕迹, 却叫这张照片瞬间抚平。
她笑得合不拢嘴:“哎呦喂,超靓仔的, 难怪你阿震哥一个劲的在电话里夸。”
“妈咪啊,那我是不是就不用姓师了?”师澈五十多岁了,还是喜欢逗他老娘寻开心。
师黛薇捶了他一拳头:“不可以的,当初跟你舅父说好的, 要是战火里走散了,就让我这一支直接随母姓,免得把师家的传承给断了。现在虽然认了个靓仔回来,可他是当兵的,老师家的绝活他是一窍不通,还得指望你和阿澜去传承啊。”
师澈心里明白,他只是逗他老娘玩儿。
师家祖上一开始只是名不见经传的银匠。
自明朝开始,某位老祖宗天赋异禀,所设计和打造的金银首饰成为江南一绝。
由此被八大局的银作局选中,成为了一名监工。
银作局乃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三十年所设立,专门负责给内府打造金银器用,是明朝最重要的金银器制作机构。
自那一位老祖宗开始,师家历代便在银作局扎根了。
一开始只是小小的监工,后来便一步步成为了佥书、管理,后面又有好儿郎做到了副使,正使。
再后来,师家出了位状元,曾官居从一品,成为了师家族谱里最闪耀的星星。
不过那位老祖宗比较倒霉,赶上了堡宗作妖作出来的土木堡之变,跟着皇帝一起被掳走了。
后来历经艰辛回来,家里的孩子差点死绝了。
为了保住祖宗传承的技艺,这位状元祖宗便定下规矩,如果遭遇乱世,传承面临断代的危险,则可由女儿招赘,赘婿冠妻姓,子女从母姓,将家族技艺传承下去。
师黛薇就是在这样的乱世,招了赘婿。
所以,大陆她兄长那一支的传承虽然断了,但在香江的她这一支,终于夹缝中求生,保存了下来。
其实她这一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刚来香江的时候,内地人要受欺负的,幸亏她男人还算有担当,愣是在枪林弹雨里杀出了一条血路。
跟hei帮拜把子,跟警督称兄弟,左右逢源。
只可惜,那小子后来飘了,找了个小老婆。
师黛薇容不下这种不忠贞的男人,直接把他扫地出门了。
好在她跟她男人虽然结婚多年,但是家传的技艺她一直死守着没让他知道。
不过,即便她如此殚精竭力,但还是架不住香江的纸醉金迷对孩子们的腐化和影响。
她的六个子女,这个当歌手,那个当演员,还有的去澳门开赌场,在香江开酒庄,最后只有小儿子师澈跟小女儿师澜愿意为了老母亲的期待,放弃外面的诱惑,老老实实回来学手艺。
如今,师家真正还能传承这一门手艺的,也就只有他们兄妹两个了。
想到这里,师黛薇就有点心酸。
她把照片还给师澈:“收好了,你那几个孩子不愿意学,到时候看看这小子的孩子愿不愿意学,大家族,还是人丁兴旺的好啊,这个不学那个学嘛,总会有希望的。”
师澈笑笑,把照片收好:“妈咪啊,那我老舅留在汇丰银行保险柜里的东西,他什么时候才能拿走啊?”
“谁知道啊,等他什么时候选好了继承人才会打开柜子吧。”师黛薇打了个哈欠,累了,“对了,你阿霈姐姐说要把她家小雅送过来疗养,怎么没动静了?”
“说是小雅跑去海岛闹我舅父了,也不知道舅父会怎么处理。还好舅父没让他们知道汇丰银行这边藏的东西,要不然,只怕阿霈姐也要来争一争了。”师澈有些感慨。
师黛薇好奇:“为什么这样说?你阿霈姐姐不是表明了立场吗?”
“妈咪啊,阿霈姐姐只是说她不争小洋房而已啦,不过她如果真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