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
群臣俯首站立两旁,李善扫视了一眼,说:
“昨日看到了中书令请辞的奏章,朕已经准了,中书令的职位,暂由是中书侍郎李义府担任。”
李义府听闻,顿时喜出望外,从队列里站了出来,大声谢恩,又拍了一堆马屁。
李善不喜欢他这明显钻营投机的样子,微微皱了皱眉头,没吭声。
隔着冕旒转眼扫了一眼群臣,就等着有人出来反对呢。
从前都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打头,许多朝臣附和,这一回褚遂良都没了声音,不吭声了。
很好,他在心里头念叨了一声。
正在这个时候,大理寺卿段宝玄站了出来,手里捧着一本书,说道:
“陛下,《唐律疏议》经过几位大臣共同校验,已经编纂好了,请陛下过目。”
内侍赶紧走了下去,将那本书给接了过来,双手捧着走回去,放在了皇帝的案头。
李善翻开了书封,
其中长孙无忌的名字,就排在
他心头一动,一时间不舍,厌恶,难过的情绪交织,五味杂陈。
随即他面无表情的将那一页翻了过去,仔细地看着里头的内容。
很多问题,都是曾经他写出来,供他们做参考的,所以看得时候很容易看进去。
大殿内一片安静,只有他轻轻翻动纸页的声音。
终于,他检阅了几个问题,给出的答案都很精准,且文字干净简练,非常适合阅读。
于是,他将书合上,说道:
“朕看了几页,写得很好,既然是几位大臣一同校验过了,朕便不细看了,明日开始刊印,由尚书省发行全国,务必使地方官员,人手一本。”
褚遂良作为尚书省的右仆射,站出来领旨,应了一声:“是。”
李善点了点头,头上天子冠冕的冕旒玉藻轻轻地晃了晃,又说:
“几位大臣辛苦了,着内侍省,按照品级,各赏财帛二等。”
旁边的内侍躬身应了。
几位受赏的大臣,凡是在殿上站着的,都纷纷出列,出声谢恩:
“谢陛下赏赐。”
褚遂良这个时候扬起了头来,恭敬又小心地请示道:
“陛下……长孙无忌,也赏么?”
站在皇帝身边的内侍瞟了一眼,又连忙垂下了眼睛。
这问题该是他们内侍省的人问得吧?本来想着下了朝之后,私底下请示一下皇帝的意见。
结果,不管发赏赐的大人却替他们问了……
李善看着褚遂良期待的眼睛,他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他们都希望他能记得长孙无忌的功劳,对他开恩,希望他能回来。
最不济,也是希望他能远离蛮荒之地,不要受苦。
李善神情冷了些许,沉默了一会儿,平和地说道:
“长孙无忌本是死罪,朕念在他于大唐有功的份儿上,已经格外开恩,免了他全族一死。这赏赐就算了吧,就当他已经用过了。”
“是。”长孙无忌失望地低下了头,退了回去。
“退朝。”内侍洪亮的声音响彻了大殿。
李善起身,在一众仪仗宫婢的拱卫之下,离开了大殿,并让内侍将李义府叫了过来。
李义府红光满面的来了。
他也就刚刚四十出头,在这一众功勋老臣的朝堂上,已经算是顶年轻的了,更何况,已经做到了中书令,这种宰相的位置。
更何况他出身寒门,身后没有势力,靠的是一手好文章,在太宗朝被人举荐入得仕途,后来一步步得到赏识,又做了他东宫的属官,才到了今天这个位置。
他有些得意,也是在情理之中。
李善身上穿着冕服,十分的沉重,所以要尤其的端庄挺拔,才能将这身衣服撑出个模样来。
他站得姿仪卓绝,李义府躬着身子,仰着脸,笑得十分的谄媚,两厢一衬,瞧着更不像一个好人了。
李善皱了皱眉,实在是忍不住了,说道:
“你好歹也是凭着一手好文章当的官儿,这文人风骨总也得有些,你这模样,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朕是喜欢阿谀奉承,专挑奸佞小人提拔呢。”
李义府见皇帝脸色是真的在嫌弃他,于是连忙正了颜色,腰杆子也站得直了一些,说:
“陛下恕罪,臣不会作伪,幸得明君提拔,心中感激如同日月盈光,无穷无尽,无边无际……”
皇帝李善站住了脚,扭过头来,神情清冷地看着他。
虽然他没有说话,但是李义府却明明白白的在他的脸上看见了一句话:
“你再敢多说一句,就撸了你的官,流放岭南。”
他连忙闭上了嘴,还将唇线抿直了,以抵挡皇帝的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