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柔收回了目光,沉思了一会儿说:
“只是……有些难以理解,娘娘就这么爱慕陛下吗?殉情这种事情,我只在故事里看到过。”
徐惠眸光转了一瞬,认真地说:
“倒也不是单单为了情,我跟你讲过我的事情。对于我来说,如果我是一盏宫灯,陛下就是那掌灯的人,他给了我光彩夺目的机会。若是他不在了,我的光就消失了。”
她说着话锋一转,高傲地扬了下巴,坚定地说:
“而我,决不允许自己悲哀地被扔在角落里吃灰……从前我就这样想,以后我也这样想,至死不改。”
武柔沉默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了回忆的神色,说: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倒是能理解一些了。当初我阿耶身体本就不好,听说高祖去世的消息,立时便哭得病倒了。
那些日子里,他卧病在床,经常跟我讲以前的事情,将高祖是如何的平易近人,是如何的心胸宽广,如何不嫌弃他的出身,真心地接纳他,器重他。
当时我年纪小,只觉得他因为太上皇去世,这么伤心,属实有些夸张了。
如今年纪大了,再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才恍然觉得,他哭得不仅仅是太上皇,哭得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那个时代是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光彩夺目,太上皇的离世,代表属于他的那个时代,彻底落幕了。”
徐充容看着她。似有触动,眉宇间带着些许愁雾,过了一会儿突然移开了目光,轻飘飘地说:
“不容易,没想到你真的能懂,就你这要个别人的孩子,就满足了的追求。”
武柔听闻,有些埋怨地瞧了她一眼,说:
“娘娘这话不是气人呢么……我又不曾因为谁的提携放过光,可不就只能这点儿追求了么?”
徐充容冷笑了一声,立马反驳道:
“胡说八道,我说得放光,又不是指我这充容的位份!充容算什么?谁会关心一个后宫充容曾经做过什么?
我说得是,因为陛下,我有谏言书和诗歌传世,历史上会记得一笔我徐惠是何许人,后人看了我的文章,便知晓我曾经有过什么样的灵魂……这才是真正的光亮!”
武柔见她动了气,连忙一连声地说:
“我知道我知道……我这不是借机发点儿牢骚么?是阿柔没有本事,我要是能有充容娘娘一半儿的才华,我也给陛下写个谏言书,做个诗什么的,青史留名。
我这不是没有那个本事么……以后就看能不能靠着小福子,在史书上留个生平……”
武柔耷拉着眉眼,异常可怜的模样,生无可恋地说:
“武氏,皇十二子之养母……再没了。”
徐惠见她这样,一下子便笑了出来。
两人正在说笑,徐惠的宫人突然从外头过来,附在她的耳边说了几句。
武柔看着她的神情,还以为皇帝又宠幸哪个无名宫人了呢。
只见徐惠先是一惊,然后便释然地松了眉眼,对着武柔说道:
“咱们陛下也是,既然不听我的,又要打仗又要修园子,那为什么还回回都要夸我谏言的好呢?”
武柔问:
“怎么了?又要打仗了?”
徐惠点了点头,说:
“嗯……要打龟兹。前些日子,还四处征询大家的意见,问他要再打高丽,好不好。
我还笑着反问他呢,我都因为东征高丽的事情,写了谏言了,你说我同意不同意。”
徐惠有些苦恼地皱了一下眉,说道:
“得了,说不得我临死之前,要受贬损,青史留名也没了机会了。”
武柔跟在皇帝身边长,经常听皇帝和太子谈论政务,心中大约有个谱,于是就安慰她道:
“哪能呢?陛下接受娘娘的谏言,是真心觉得娘娘说得对,文章也写得好。
不过对是对,陛下为了大唐长远考虑,想要通过征伐,让四夷听令,求个边境安稳。这不冲突。”
徐惠想了想,说:
“也是……北边东突厥的那片儿地方,小国小势力林立,总是打仗,时不时地就有不开眼的侵扰大唐边境,比如薛延陀。
陛下一边怀柔拉拢,一边用兵。熬死了几个顽固的老家伙,剩下的年轻人,眼见着大唐越来越强盛。
他们也没了抗衡的心思,今年一起上疏,自愿并入大唐,成立州府,做大唐的都督。”
武柔眼睛亮了一瞬,似乎突然间看到了太子李善曾经设想过的未来,她说:
“竟然有这等事情?……我许久不去武德殿,竟是不知道。”
徐惠笑着说道:
“你天天一心扑在养孩子上,关心什么?这可是大事……这事情要是办成了,北境就安稳了,这几天陛下和太子,天天都忙着如何要怎么开辟“参天可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