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监国。
太子李善每次从太极殿的后宫出去的时候,都会在门口的位置站一会儿,手里拿着那颗红色的琉璃珠子,看着外头的场景。
从这个位置,可以看见大殿高高的天花板上,雕花彩绘的龙腾祥云的吊顶,各种鲜艳的色彩铺陈了整个大殿,一直延伸到了远处,像是极尽了天下的财富和贵气。
身着紫色绯色的官员站立在朝堂的两侧,越是前头的,年纪越大,胡子花白,黑色的幞头帽子,布满皱纹的脸,身姿挺拔,神色肃然。
这些人都曾经历过人生的大风大浪,刀尖上锻炼出来的泰然气度。
他们跟随着父皇建立了大唐的基业,自有一番属于自己的骄傲和自信,即便是为人臣,也不会让人生出丝毫轻视之心。
而他呢?他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从一出生,就在这深宫里,不曾为大唐流过血,立过功,顶了天的人生大事,不过就是身边的人生离死别,是再平凡不过的人生体验。
但是这样的他,现在是大唐的太子,是这些人未来的皇帝,是掌控这些人的性命,甚至整个大唐命运的人。
每每想到此处,他都会脊背发紧,头皮发麻,生起一股虚无荒谬的感觉,只想转身就走,接着躲在自己舒适的领域里,做一个只需要读读书,吃喝玩乐过日子,不需要负担成败的小角色。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手里的那颗琉璃珠子,珠子里的红色,依旧像是流动的鲜血一样,有一种活跃且残忍的美丽。
假装自己像别人一样吧,野心勃勃,对大权在握欣喜若狂、精神抖擞。
他伸手将琉璃珠子递给了身边的内侍,深吸了一口气,抬步走向了大殿内的御座之下。
御座三阶,天子位非天子不能登,太子监国居二阶之上,布置一案几,供临时听政。
他在众人的行礼声中,在案几下落座,开始了三天一次的大朝会。
只是他做了许久的建设,鼓起的野心勃勃,在朝臣中的眼中,依旧是稚嫩且沉静的,甚至还带了一点点儿,不明显的厌弃。
等下了朝之后,他从御阶下走下来,拐进了后宫,问身边的内侍:
“孤今日言行可有不当之处?”
内侍听闻,立马恭敬地回道:
“太子殿下颇有王者之风,朝臣们无不敬服。”
李善一听,就是知道他是在拍马屁,眉眼间有明显的失望,不知道为何脑海中又浮现出了武柔的脸庞来。
若是问她,她定然会说实话的,不会藏着掖着,他想。
他矜贵的伸出了手,微微叹了一口气,喃喃道:
“算了,指望你们能说什么实话呢……”
内侍官连忙将手里保管的琉璃珠子,双手捧着递到了他的手上,一边递,一边还在竭力地证明:
“太子殿下,奴婢说得真是实话啊。”
李善也不管他,将珠子往背后一握,径直走了。
……
午休过后,李善正在看着皇帝给他写的信,信件上都是些寻常话语,告诉他所经过的山川风貌,和一些令他兴奋的小事。
一个御驾亲征的皇帝,心态如何的轻松自信,从这些信件上可见一般。
李善总是很钦佩自己父皇的这一点,好像不论什么事情,到他那里都轻而易举一般。
正在在心中感叹,内侍官进来说:
“太子殿下,武才人求见。”
李善听闻,抬眸看了一眼案几边儿摆放的琉璃珠子,便面无表情地回道:
“不见。”
果断的几乎到了无情的地步。
内侍官只好又禀报了一次,说:
“武才人说,如果殿下不见,就告知殿下,是韦贵妃派她来,请殿下去安仁殿一趟,有要紧事要征询殿下的意见。”
李善听闻,捏着笔的手怔了一瞬,然后放下了笔,就往外走。
武柔就等在大殿门口,他出了门,正好就落在了武柔的眼里。她连忙低下了头,态度恭敬。
因为几天没见,他望着她的神色,还多了一丝冷漠和厌恶……
呵……说不定就是因为他长大了,突然间觉得她一直以来,表现的喜欢太过明显,令他觉得不适了,才将她赶跑了。
李善径直走到了自己的轿撵前,一句话都没跟她说,然后上了轿撵,仪仗起行,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往安仁殿去。
武柔安安稳稳地跟在他的轿撵旁边,实在忍不住了,才偷偷抬眼看了左上一眼。
谁知李善也恰好在看她,只是他坐得高,侧目往下瞧过来的时候,垂着的眼缝,天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威严和蔑视。
她连忙将目光又收了回来,恭敬地低着头。
哦,她都忘了,这位从十岁起就有一种通透平和的观世感,轻飘飘的一个眼神,都会让人觉得自惭形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