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史路冲天> 620.茅山道士不穿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20.茅山道士不穿墙(1 / 3)

坐了一会,许乐带着大家又去了旁边不远的几条步行街,在河坊街走着转着吃着小吃,不时的买点东西,许乐和桑杰俩人坐在最外面没转悠,他俩画着画,桑杰画的是实景,许乐画的是想象中的河姆渡以及良渚古城的样子,他的脑子里想着良渚古城的样子,按照他的判断不断的描绘着,包括旁边的湖泊水系等等!

随后掏出了电脑,架在了腿上写了起来,《河姆渡与良渚遗址引发的东方智人的联想》,许乐由河姆渡和良渚的介绍,引申到华夏文明的源点必然有早期智人,他从滇南到豫州,再到太白和冀州、京都一直写到这里,最终判断应该有上古的遗址还有存在!

写了四五千字,又写另外一篇文章,《宝墩遗址与良渚古城的联系》,他个人认为夏在这个地方应该是有王墓的,基于地位等级、时间判断,那么宝墩遗址的时间应该和这里差不多,并且都有工程师的影子在里面,那就说明鲧是有存在的可能的,那是不是说鲧和禹在一定程度上标着夏族,所谓的华夏其实应该理解成为“黄河与长江”呢?

一条代表了北方的花族也就是华族,一条代表了南方的夏族呢?

华族就不用说了,夏族的夏字,许乐想着从甲骨文到金文,“夏”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个手持斧钺、高壮威武的武士。金文上为头,中间为躯干,两边是手,下为足,仍然像一个高大的人。小篆发生了讹变。隶变后楷书写作“夏”。

《说文·夊部》:“夏,华夏之人也。从夊,从頁,从臼。臼,两手;夊,两足也。”(夏,中原地区的人。由夊、頁、臼会意。臼,表示两只手;夊,表示两只脚。)“夏”的本义是威武壮大之人。也有人认为“夏”的初形是人手舞足蹈的样子。总之,由这种有活力、强大的意义后来引申指“华夏之人”。“华夏”原指中原地区,与四周少数部族相对,也叫“华夏”或“诸夏”。又引申指事物壮大兴盛。房屋高大也称为“夏”,此义后来写作“厦”。

由壮大兴盛引申指四季中最热、植物最盛的季节—夏季。

想着那个拿着武器的或者说斧钺的人更像是一条龙,垂立得龙一样,许乐不禁画了出来,这是一个连年征战的民族啊,从而和花族形成了一文一武,从而共同来保卫华夏!

许乐一下就想到了太极图,那么大禹一定是精通八卦的,他的脑海里突然闪现出那些玉琮,那一道道纹路,好像不仅仅是纹饰吧?

他拿过来那个导游送的图文汇集,发现还真的不一样,顿时心中一喜,赶紧把文章写完,最后说道,“华夏民族是一个完美的整体,形成了一文一武,一阴一阳的文化格局具有先天及后天因素的相互推动,任何割裂的来看到南北都是片面的行为,不可能真正了解华夏民族的整体性发展问题。”

许乐把这两篇文章都拷了一下,第二篇文章谢了将近小两万字,本来还想写一下大禹傻防风氏背后的故事,先算了,他合上了电脑!

他将电脑放进包里,随后开始看起这些图文来,清凝和卓玛先回来了,坐在许乐的左右,跟他一起看着这些图文,许乐突然对清凝说道,“我是不是有根骨头,不是牛骨头啊,给了俞师兄啊”?

“应该还在书房呢”?清凝笑了一下说道,许乐点点头又继续看了起来,“先生,你在看什么呢”?卓玛问道,许乐把手中的图册递给了卓玛,“你看看,能看出啥来”?

一直到了天黑了,桑杰也不画了,那帮人才回来,小白身上挂着个大包裹,许乐看着它就想笑,哎,你没事儿跟着逛街干嘛啊?

‘哥,我跟你说啊,绝对不要陪着女人逛街啊,这是我惨痛的经验教训’,小白很郁闷,他们把东西都放到了车上,随后去了西湖边上的楼外楼,三层,点的都是小吃,要了一轮又一轮,一直吃到了十点!

打烊了,不走都不成了,感觉还是蛮好吃的,不过小意来了一句话,“哥,这杭州小笼包原来不是余杭的啊”?

听着小意的话,许乐突然一下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难道这里的良渚古城的人不是本地智人吗?那也是外来的,那是从长江上游来的吗,还是说河姆渡也一样呢?这中间隔了得有两千年啊至少,许乐也有点迷茫了,他和卓玛交换了一下软盘,然后问着大家,还想去什么地方吃点东西吗,如果不想吃了那咱们就出发了,路上想休息就休息一下!

大家点点头还是出发吧!

新生开着车先跑了,许乐也没管他们,新生、清灵、文荣、南归、桑杰他们五个人;父母、关爷爷两个人和小意五个人,母亲偶尔也开会、小意也会开会,挺好的,这一路都熟悉了;清凝、英子、卓玛和阿姆四个人,许乐和阿钟、小白一辆车,光亦然领着路。

夜里两点多钟,大家开到了烟波浩渺的太湖边上,都下了车,小意给指着远处的地方,也看不清楚,告诉许乐他们就是在那里玩的,小白看着许乐也跟他说着那个龟壳就是那里捡的,许乐看着小白,笑了笑,“没了”!

小白倒是无所谓,‘没了好’!

但是,许乐很纳闷,为什么有个乌龟岛还有个禹王庙呢,这大禹的足迹真多啊,并且现在看来这太湖有问题啊,八百里浩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