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史路冲天> 476.仰韶文化遍华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76.仰韶文化遍华夏(2 / 3)

化的中心。

大家下了车,看着这里北依韶峰,三面环水,风光宜人,山水秀美,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狩猎、渔牧、定居的理想场所,总面积约三十万平方米。一九二一年安特生和袁复札、陈德广等人对该遗址进行了首次调查及发掘,并获得了大量的文物资料,从而证实该处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因仰韶文化首次发现于渑池仰韶村,故称为“仰韶文化”。自此开创了华夏近代考古学的滥觞,揭开了我国原始社会考古研究的第一页。填补了华夏远古文化发展史上的空白,使仰部村古文化遗址举世瞩目,驰名华外,成为华外史学界、考占学界向往的古文化“圣地”。

许乐终于来到了这里,心潮起伏,上次真的是时间比较少啊,没有来得及,这次终于赶出时间来了,黄河这一条线现在自己最差的就是太白省了,还差几个重要的地方,海岱地区、天水大地湾、太白省的半坡基本上就走全了!

许乐他们下了车就被两个人迎了上来,那边喊道“是许副职厅吧”?许乐点点头快步走了两步握了握手,他们接到了通知,安先生专门打了电话,让他们做好接待工作,许乐非常感谢师叔的安排,在这里安师叔是第二次挖掘的主持者啊!

在这块地方上,可以说除了师爷就没有不来这里的考古学家,师爷其实也来过,但是许乐觉得师爷对这里不感兴趣,他更感兴趣大夏!

众人随着二人走进了遗址区,看着生活区、墓葬区还有那些坑道等等,随后直接进了展览厅里,在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骨器、陶器、石器、木齐等等。

生产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常见的有刀、斧、锛、凿、箭头、纺织用的石纺轮等。骨器也相当精致。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栗和黍。饲养家畜主要是猪,并有狗。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各种水器、甑、灶、鼎、碗、杯、盆、罐、瓮等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红色,多用手制法,用泥条盘成器形,然后将器壁拍平制造。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

许乐他们认真地看着这些器物,在器表装饰各种精美的纹饰。陶器种类有钵、盆、碗、细颈壶、小口尖底瓶、罐与粗陶瓮等。其彩陶器造型优美,表面用红彩或黑彩画出绚丽多彩的几何形图案和动物形花纹,其中人面形纹、鱼纹、鹿纹、蛙纹与鸟纹等形象逼真生动。不少出土的彩陶器为艺术珍品,如水鸟啄鱼纹船形壶、人面纹彩陶盆、鱼蛙纹彩陶盆、鹳衔鱼纹彩陶缸等。陶塑艺术品也很精彩,有附饰在陶器上的各种动物塑像,如隼形饰、羊头器钮、鸟形盖把、人面头像、壁虎及鹰等,皆栩栩如生。还有一些是带着符号的,但是许乐感觉这些符号不如其他地方的明显,也不连贯,并不是特别像文字的早期雏形!

随后讲解员给介绍了一下,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影响最大的一种原始文化,它纵横二千里,绵延数千年,在世界范围内来说,也是首屈一指的。汉族的前身“华夏族”,最早就发迹于黄河流域,而仰韶文化遗址中诸多考古发现,如陶器制造、纺织做衣、绘画雕塑、文字、历法、宫室营建等等,同文献记载中炎帝黄帝时代的创造发明相吻合。

二人说了一下关于庙底沟出土的彩陶彩陶图案中特有的花瓣纹,许乐的先生苏先生认为,这些花卉纹是以菊科和蔷薇科两种花卉的花瓣为母体,并称之为“华山玫瑰”。在古代“花”和“华”同音,所以以华山为中心的庙底沟遗址周边的“花”人群体,就是最早华人的由来。

“鸿蒙初开,乾坤始奠;百卉含英,花萼相辉;芳花未央,永续华章。”许乐看着墙上先生的题词给大家讲着这是苏先生写的,然后又看着严明文师兄的一段话“庙底沟彩陶很厉害,影响很广泛,其他地区只要有彩陶就几乎都受到它的影响。”

许乐给大家讲着以庙底沟为代表的仰韶文化中原地区就好比花心;齐鲁、燕辽、甘青、江浙、湘鄂、巴蜀等文化区好比内圈花瓣;闽台、粤桂、滇、康藏、西域、蒙内、东北等文化区,好比是外围花瓣。这样,就好像一个三重结构的重瓣花朵,像一朵花一样,花心和花瓣是一个整体不能分离,保持了华夏文明五千年持续发展而不中断,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许乐想到了先生的另外几句话,也跟大家分享着这一天的内容,“帝王所都为中,故曰华夏。”又说:“晋南乃是华夏民族总根系中的‘直根’所在”、“史有‘华夏’之称,正当尧、舜、禹建都之时。尧、舜、禹建都在今河东境内,故河东是最早称‘华夏’的地方。”

通过许乐不断的讲解,大家把这一天都串了一起,好想立刻就对华夏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每个人都显得特别自豪一样!

不过许乐对大家说道,他本人并不认同这个观点,华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夏族到底是西边来的还是本地产生的有待确认,但是华夏夷其实都是华夏的主体,只不过这个划分是从大周开始以己为中所以才有了西羌、东夷、北狄、南蛮的说法,现代华夏不应该再有这样的提法,可以在专业上面去讨论,但是民间社会不应该再有这样的说法,因为华夏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