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的图形,考证都渊于美索不达米亚。当然作为严谨的考古学家,李三齐先生将疑点列出,但是在没有更有利的证据之前,只能说“这种相似……难以想像。”
三、殷墟车马之谜。殷周之际,已能够征集民间所有车辆用为主要攻战之具,黄河流域封建大帝国的形成,实有赖于此。但两轮大车,“极四马之力,致千里之远”,马车的轮毂辔衔接续连缀之处,只能依靠金属(青铜)连接,两轮大车产生于铜器产生之前很有可能,但其普遍使用必然在有铜器之后。华夏古代,两轮大车其型式跟巴比伦遗物上的图画并无差别。而巴比伦的两轮大车,是公元前三千年的事,其时代比殷墟要早。另外龙山、仰韶遗物中并没有发现青铜与车马饰具,而龙山文化与殷墟时代不过相隔短短数百年而已。如果青铜器与两轮大车,为东西方各自独立的发明与演化,在短短数百年间应该没有可能毫无踪迹可寻。因而李三齐认定冶铜技术和两轮大车都是由西方输入华夏的,“当已无可致疑”。
四、殷墟头骨之谜。殷墟中出土了大量殉葬坑,坑内埋葬了大量尸骨,据猜测为“奴隶殉葬”之用,但李三齐先生介绍了杨希枚先生对殷墟人头骨的测量结果:
第一组头骨为古典的“类蒙古人”种,与布略特人相似。举例三零具。
第二组头骨为“太平洋类黑之人”种,与巴布亚人相似。举例三四具。
第三组头骨为“类高加索人”种,与英格人相似。很少,仅举例两具。
第四组头骨为“类爱斯基摩人”种,举例五十具。(也即蒙古大人种下的北极类型)
第五组头骨为无法定类型,举例三十八具。
李三齐先生接下来分析了这个测量结果的意义,他认为其中的二、三组的人骨都是有商一代的敌人,不能代表商族,其人种特征与卜辞所反映出的羌方、鬼方、土方的位置相合。最后的结论是:“很早以来,华北平原是许多不同民族的支系汇集的地方,而原始的华夏人群就是部分地由这些民族集团融合而成的。虽然如此,我们应当记住,在这些支系中占优势的无疑是蒙古人种集团。”
但是需要提到的一点是,我们不能从遗传学上证明现代华夏人与本土智人(如山顶洞人、京都人等等)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和史前时代的本土智人并不同种。
李三齐的这些问题提出来之后,迅速引起世界的轰动,从而造成了很多乱七八糟的说法,其中最大的说法就是华夏文明只有三千年的信史。
许乐对此嗤之以鼻,一个依靠一本小说就能挖出来城址的种族,一个今天想出来啥文物就能出来啥文物的民族也有脸说这个事情吗?
金槐安看着许乐,这些问题确实不容易啊!
“是这样,首先我们要看到三齐先生提出来的这些问题是正常的学术交流的问题,他自己也很为难,在“华夏文明西来说”和“华夏文明本土说”上,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证据那就不攻自破,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那个时代确实是存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
“另外就是,我们也必须要看到华夏文明并不是真正的闭门造车,它的人头骨是确定无疑的说明了在华夏是存在多人种的战争的,所以说战争是最快的加速器,因此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了一些新东西我认为是正常的”!
“第三个,这其中是存在空白的,而这个空白在今天我们正在不断的被弥补起来,比如说在郑府商城墓葬和遗址中出土大量青铜器,有工具、兵器、礼器等。生产工具包括、铲、刀、钻鱼钩等;兵器有戈、钺、矢镞等”。
“第四个,就是我们要看到在整体的墓穴文物当中,大商是一个以饮酒吃饭为代表的尚礼的文化,那么它就不可能大规模的放入兵器这种不详的东西,所以我们也就存在许多遗失”!
看着金槐安那沉思的态度,许乐却说出了另一个思考的问题:“谢谢金老师,但是我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所谓的西来说如果要是说那个时候西来的都是被我们所统制的方国呢?只不过是后来脱离了我们呢?您想过这个问题吗”?
听到许乐这个问题,金槐安愣了,金安静倒是非常的兴奋啊!
“对啊,爷爷,您看看许副职厅就是许副职厅,看看人家的思路多开阔啊,你们就是被三齐先生给限制住了,那为什么不说他们是被我们统治的,那你即使是先进点又怎么样,最终不还是被我们打败吗”?
金安静跃跃欲试的说道。
“许乐,你这个问题提的有点太夸张啊”?金老师毕竟是传统知识分子,对待问题还是非常认真的!
“金老师,我并没有在胡思乱想,几个方面的原因吧,第一至于大禹治水依然是有埃鸡国之说法;第二所谓的象形文字也好、楔形文字也罢,我还可以说是我先出来的,留在了那里,因为我是一直发展的,您觉得一个先进的民族会一直自古不封吗?第三,为何西边的青铜器要更加发达呢,而华夏本部反而弱呢?是因为殴洲的蛮族,需要天天打仗。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得不到华夏本部的支撑最终慢慢地脱离了;第四,大家都知道鬼方、朔方、土方、后羌等在一定程度上是和西边都能对得上的,这就充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