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女生耽美>浪迹异星> 第二百一十六章 宁王名震天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六章 宁王名震天下(1 / 2)

后撤的这部分漠北人马,一些头脑还在商议讨论到底是不是大夏主力来的时候,昌东城的大夏军马出城布阵了,十余万人马一字排开与漠北联营对上,一副决战的模样。而秦尚把帅旗也抬了出来,宁王的人马也短暂的休息后布置成了冲锋阵。就算有怀疑大夏是不是援军真来了的也有些拿不定了,秦帅令人击鼓军阵缓缓压上。漠北联军群龙无首,人马上万无边无际,当十万人马排成一条线的时候,谁又能分清自己人多还是对方人多?但似乎看起来对方人马很有把握的样子,众首领就心里打鼓。

在达到冲锋的距离后,秦尚一举手一挥下,顿时军鼓震天变成了冲锋号。宁王知道自己成败就在于此了,宁王拔剑大喊道:“北贼杀我们同胞,抢我们的妻女粮食,该不该杀?!”宁王亲卫队们大吼:“杀!杀!杀!”宁王随后就道:“为我们的同胞报仇!杀北贼!杀北贼!冲啊!”然后十余万大军一齐吼道:“杀北贼!杀北贼!杀北贼!”整个大夏军阵都在怒吼,而对面的漠北各部落变的惊慌不定,宁王亲自带队冲阵,再这方圆十余里的范围,本不善打防御战的漠北军,在自己人马更多的时候放出两波箭雨,却发现左右都是自己人反倒不能游走奔射。随即被宁王带队一冲入阵,没有号令的漠北人马变的越来越乱,不一会就看到那部落被杀的节节败退,随即不一会旁边的部落也跟着败退,宁王卫队一击破三阵,其他各部落还没来得及救援,就见秦尚已率军大军压上来了,秦尚抓住了战机果断下令,十余万步兵居然对三十万骑兵发动的进攻,在空中看就是一个数字1撞向了一个大号的0,漠北各部落却没谁愿意去对冲,等他们发觉不对的时候,步兵居然已经贴上来了,方圆几十里都是喊杀声,到处刀枪剑盾相击声,不能发动速度优势的骑兵比步兵还不如,时时大夏各弓营箭雨飞向漠北人马密集处落马一片,而漠北大多回应散落的几羽飞箭射死几个大夏兵,随着战斗的进程,漠北联军组织松散私心重,也不知道哪一个部落吆喝一声“撤”,这些各怀鬼胎的部落谁也不愿意留下来吃亏,三十万大军全面溃败如鸟兽散,方圆几十里几十万人马慌忙奔走。只看得夏元兴目瞪口呆,这似乎太容易了吧?这就是战争,也是人心的战争。所以中国兵法里有一句攻心为上。中国古代有炸营的说法就和此时漠北人马情景差不多,多是人心慌乱时引起负面情绪产生连锁反应。要是漠北联军有一个鹰部或者狼部压阵,他们绝不会败的如此。

秦尚看大局胜后并没有让步兵全力追击,而是休息一会然后再稳定压上一点。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因为那三十万的大军一部分在太昌山口拥挤进山道,一部分向北绕道撤走,以步兵的脚力今天跑八十里到太昌山下刀都举不起了,搞不好逼急被反咬一口,这就是穷寇莫追的道理。宁王也懂的这道理只是在漠北退兵外围围绕偶尔咬一下,就像草原上驱赶牛羊差不多。

此战厮杀一天一夜,大夏大胜击退漠北联军,大夏伤亡两万余,歼灭敌人三万余,俘虏却只有四万余,而这些俘虏大部分还都是大夏的降兵,因为漠北人马都是骑兵,步兵赢了也追不上自然抓不到什么俘虏。而宁王部的八千卫队阵亡了近三千,宁王虽然肉疼但是他却十分兴奋,因为从今日起他宁王的名号必将名震天下。现在宁王的旗子走到那里,大夏的将士都以一种崇拜的目光注视着。宁王世子夏子成之前并没有随宁王夏元智一起冲阵,毕竟宁王当时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过现在世子夏子成已经和宁王一起出现在阵前,享受大夏将士们的瞻仰。这当然是宁王以自己搏命博出来的荣誉,他也要把这种荣誉分给自己的儿子,这样一对虎父虎子的光辉形象更有利于自己以后的行动,而夏子成也是有几分本事和野心的人,所以他很好的表现出自己的奋战过后的样子,事先把盔甲染了些鲜血,然后表演出一副文武双全的儒将风范!实际此战秦尚的指挥精准果敢才是决胜的关键,但是秦尚并不是一个贪功的人,所以秦尚对于宁王这种炫耀赚声望的行为并不在意。于是由夏元兴写的一份捷报飞回京都。

而这时朝廷的各路勤王援军才刚到昌东城,秦尚随即指挥各路人马一起推进到太昌山下官道口,只是这时候漠北人马都跑了,只见山道内到处是践踏死的牛羊和个别倒霉蛋的尸体,秦尚指挥大军分路追击不必说。

宁王离去的第四日,一小队骑兵奔进了京都城,一般大胜后的捷报都是以八百里快骑送达,因为人传递信息还是比信鸟稳定安全,还有主要是前线回去的人可以汇报更详细的情况。不然谁捉到一只信鸟换了信息回报,对方收到错误的消息就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吃大亏,所以这样看来老皇帝第二日收到确切消息再下令或许也不算什么大错,而且这平原直线的距离快马也不比信鸟慢多少。

“昌东城大捷!宁王亲自上阵杀敌,大破北贼联军!昌东城大捷!宁王亲自上阵杀敌,大破北贼联军!…………....。”报捷的骑兵也是一路大喊道,紧绷的京都百姓和守军都松了一口气,然后紧接着都奔出门来欢喜!整个京都城的百姓同时兴高采烈,不知道谁喊道:“宁王神武!宁王神武!宁王神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