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不可。”
殿内安静了片刻后,立即有大臣出列,神色肃然,且不止一个,同声反对异姓封王。
董仲舒也站在朝堂上。
他如今的位置,相当于后世的大学士,和九卿并列朝班。
他看了眼出列反对的人,仍以少府为首,不禁翘了下嘴角。
皇帝做封王的决定之前,和董夫子,李蔡,张汤,包括已经卸任的公孙弘等臣子商量过。
李蔡当时也持反对意见。
但是被董仲舒和公孙弘,驳斥的体无完肤。
站出来反对霍去病封王的大臣,并不是因为派系或个人恩怨,因反对而反对。
主要是异姓封王,有着格外不同的意义!
异姓王,在权柄和影响力上,登峰造极,位极人臣。
连宗室的几个封王,这几年都被接连收回,居然要给异姓封王!
且过往几年,每次有宗室亲王翻车,被收回王权,有意无意间都和霍去病有关。
然后由皇帝出面,顺势收回王权。
在整个朝野都以为大汉不会再有封王的时候,转头给了霍去病一个。
宗室和倾向宗室的一批臣属,必然要反对。
皇帝淡然道:“少府既然出言反对,那你就跟朕说说,加封大司马为王,哪里不合适?”
少府名刘劭,去年才接过上一任少府的位置。
少府相当于皇帝的大管家,掌宗室,包括皇帝,未央宫内外的支出等费用。
其位列九卿,向来都是宗室自己人担当。
刘劭较常人要矮小些,很瘦,五十九岁,眼神矍铄,官袍打理的一丝不苟。
他被皇帝询问,脑内念头转了一圈,发现居然找不出反对霍去病封王的理由。
皇帝刚才已经说的很明确。
单是霍去病破匈奴的功劳,就够封王的。
霍去病平素行事,在宗室看来骄横跋扈,不将宗亲放在眼里,但这显然算不上大过,至少在皇帝眼里不是。
刘劭硬着头皮道:“封王兹事体大,又是异姓王。
冠军侯虽屡立战功,但为将不过数年,尚不足二十,资历不足。
臣并不是要反对,而是建议陛下暂缓封王,等过几年再说。”
刘劭话落,站前排的丞相李蔡,忍不住回头看过来,神色古怪。
李蔡当时在皇帝的书房,初闻准备给霍去病封王,也曾给出一番说辞,几乎和刘勋说的一样。
此时听到刘勋说的和自己相同,李蔡有种被抄作业的感觉。
董仲舒出列道:“老臣愚钝,有些没太听明白,少府所说‘资历’,与封王有何干系?比如说我,在朝中出仕多年,寸功未立,但是按少府所言,我资历最足,反而能封王?”
董仲舒平声静气的反问。
妙的是他用自己举例子,暗藏机锋,让人想反驳都反驳不了。
刘勋道:“董夫子愿为人先,站出来甘为牛马,倒是少见。你明知我的意思,却要胡搅蛮缠。”
董仲舒莞尔道:“有人胡搅蛮缠,我自然要跟一手。”
仍是满满的讥讽口气。
刘勋抿了下嘴。
论吵架,谁能吵过董仲舒和公孙弘?
他俩是公认的吵架老能手。
董仲舒若真被吵出火气,能引经据典,把人骂的天乱坠不带脏字,天地都要出现异象,给他喝采助威。
刘勋有些发憷,略一犹豫便退回了朝班的位列当中。
不过随后仍有人站出来,道:
“陛下,封王一事是开国之初,有臣子立下不世之功,方得封王。
高祖以后,历代先皇再无封王之议,陛下要三思!”
朝堂上针对封不封王的事,接连有大臣出列争论,变得极为热闹。
站出来的大臣,分别以宗室和董仲舒马首是瞻。
皇帝旁观了足有一刻钟,才道:“好了,此事不用再议,待大司马战过帕提亚,朕自有决断。”
董旭上前一步:“有事起奏,无事散朝。”
早朝结束,众臣往外走时,依然议论不断。
开国以后,首次有人要封王……
霍去病当先出了大殿,董仲舒凑过来,道:“恭喜侯爷,封王指日可待。
陛下说届时要给侯爷行封王礼,昭告天下。此等荣宠,开国未有,羡煞人也。”
董仲舒脸上带着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的神色,颇有些揶揄之意。
他早知封王的事,但皇帝让他们保密,然后在朝会上亲自宣布,包括霍去病事先都不知道。
霍去病坦然道:“现在的万户封侯……其实已经很好了。”
“以霍侯所立功勋,理当封王,何必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