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喝足,作为客人的方小艾依然什么都不用做。
歇晌后,方小艾和石孟川又出门了。
他们要去的书院,就在后门山的山顶上,山不高,但山后有山,山连着山,很大。
路过学堂,石孟川问:“要不要去学堂里瞧瞧?”
不待回答,方小艾脚步已经迫不及待地朝学堂的方向迈去。
一个比山下老师一家住的略大些的院子,正房一间大屋子,便是学童们的教室;西厢房两间小屋子是茅厕的地方,还分了男童和女童;东边的屋子是住的远的学童们吃饭休息的地方。站在院子里可以将整个村子尽收眼底。
方小艾瞅着只觉得比他们村子隔壁的私塾还要宽敞和明亮。
她东瞧瞧西瞧瞧,满眼新奇和喜欢。
“我小时候。”说着这方小艾不由一顿,改口道,“我更小的时候,要是有这样的地方念书便好了。还有师娘这样的老师,感觉又亲和,又爽朗,一定还很博学。”
石孟川静静望着她,唇角微微含笑,随即道:“其实一开始也是诸多不顺,因为是女夫子的身份,村民们觉得有伤风化。宁愿把孩子送到更远的学堂,也不愿把孩子送到家门口的学堂。师娘便想了一招,免费招女童,一开始村民也不愿把女童送来,孩子再小,在家里也能干些活儿。还好有三位见识不凡的女童家长愿意把孩子送过来。一个是家里本来就请了先生教书,想知道师娘的教学水平,还硬塞了束脩。一个家境贫寒,但对女儿抱有期望,也送了过来;还有一个家里儿女众多,不缺人手,也把刚学会利索说话的女童送了过来,一共就三个学生。就这么教了大半年,渐渐有其他村民把自己孩子送过来,他们发现师娘教的不比外面的差,那位家里不缺人手的女童回去后,会的字比竟不输她那在外面学堂念书的哥哥。既然师娘教的也不差,离家近,人品好,女童还不收费。很快大家觉得眼前的利益更实在,也就放下了成见。”
方小艾听着眼里满是欣佩与说不出的感动,她又不禁问:“师娘为何要坚持做这件事?”
石孟川:“因为喜欢,自己正好也有这些能力。其实以老师的束脩,在我们这个地方养全家三口,四口,甚至更多的人丁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师娘不想让自己的学识埋没在这个小山村里,用她的话说,她也想发光发热呀。”
方小艾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忽地变脸,一脸严肃道:“我不能再称呼师娘了,她自己也是一位夫子,我们应该称呼她,夫子,老师,或者先生。”
石孟川听得一愣,随即笑道:“你说的倒也是。”
方小艾继续道:“师娘姓刘,我以后就叫她刘夫子,或者月芸姐,你觉得妥吗。”
“妥,当然妥。”
离开学堂,两人继续拾级而上。
终究是年轻,一口气便爬到了山顶,山顶地势开阔,三面环山,书院便坐落在这片开阔地上。
站在山顶,最先吸引方小艾的不是环境清幽,书香气浓郁的书院。而是站在高处望出去的一大片景色。
她手搭凉棚朝远处眺望,手指不远处屋舍密集的地方问:“那里是什么地方?”
石孟川道:“上次我们去过的皓月镇,村里到镇上不远。”
方小艾双眼顿时放光,流露出几分神往,脑子里又在筹划着她的小生意。
“原来村子去镇上那么近,那如果我要去镇上采购或者做买卖应该会轻松不少吧,附近的其他村子也可以走动走动。”
说着她又移开视线往别处看了看,在她看来都是商机。
石孟川默默在一旁看着,没有吭声,只是浅浅地笑着。
“走吧。”方小艾转身步履轻快地朝书院走去。
书院里别有天地,既有古朴雅致的灰瓦白墙,又有轩昂壮丽的楼阁,池馆水廊,假山奇石,果园菜畦,令人眼睛看不过来。
方小艾充满羡慕道:“在这儿念书实在是太好了!”
一看就是花了大钱的,这不禁又让她往那个方向想去。
“就是不知道要怎样才能从这些学生身上赚到银子。”
她自言自语嘀咕一句。
看她满脑掉进钱眼里,石孟川把想说的话又默默咽了下去。
这时一位同窗走过来和石孟川打招呼。
“石兄,今儿好有兴致,不下山去玩玩吗?”
石孟川道:“我带客人到书院里转转。”
同窗目光看向方小艾,想起什么地,双眼放光道:“这位莫非便是上次给你做了琥珀核桃的那位友人。”
这炯炯有神的目光让方小艾看到了某种希望与动力,立刻主动问起:“你也尝了?”
同窗道:“尝过,味道不错,至今还在回味无穷呢。”
方小艾高兴地笑了,克制地没有说出,“核桃补脑,您要多吃点”这样的话出来。
她这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