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廊下,徐有福正坐在那儿,假装自己很忠心,实则已经半睡半醒。
而绿枝捧着些衣服过去,瞧了一眼,不露痕迹地踢了一脚,又趁着徐有福还没反应过来,加快了脚步。
再远处,隐约有些笑闹声,想必是护卫们也松懈下来,正在参与王有荣老头子的小宴会。
王凝之笑容愈浓,提起笔来。
秋夜晚,秋夜浓,秋夜黄烛印心红。
卷帘雨,卷帘风,卷帘晶露雾朦胧。
云鬓浅,云鬓松,云鬓娥眉似画中,
此情绵,此情远,此情深重耐寒冬。
捧起茶来,还未入口,茶香便先扑鼻而来,幽香似乎能抹去这一路上的辛苦,也能让人安神而平静。
抿了口茶,王凝之拿起旁边的书,打开一看,却是自己小时候所写,尽是些奇奇怪怪的玩意儿。
这些记忆中的过往,似乎在这个雨夜里,重新苏醒,涌上心头。
谷不知过了多久,身后一片柔软,耳边也多了份儿香软。
王凝之笑了笑,夫妻这么久,早已经熟悉了各自的一些小习惯,谢道韫很喜欢把脑袋搁在自己的肩膀上。
“忙完了?”
“嗯,我们换个位置,互相看看。”谢道韫开口。
王凝之虽不明所以,但还是站了起来,坐到她的位置上,瞧了一眼,桌上的纸里,密密麻麻写了许多。
“褚氏,阳翟人,虽无大树,却多有得,自康帝选妃而得起,今太后褚蒜子,是为武昌太守褚洽孙女、徐兖二州刺史褚裒之女,性喜静,素有决断,善用人,并悦礼佛……”
“蔡谟,陈留考城人,曾为元帝掾属,康帝即位后,入朝任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又领司徒。至今陛下,永和二年二月,蔡谟以左光禄大夫身份兼领司徒,与会稽王司马昱一同辅政。永和三年,又接替离职守孝的殷浩任扬州刺史。再录尚书事,领司徒之职如旧。自永和四年十二月被任命为侍中、司徒后,至今未去就职。曾上疏,执意推辞,曾与人言……”
……
“这是我托问五叔得来的一些朝中人的消息,或许能有些用处,你且看看。”
谢道韫说了一声,便拿起王凝之的杯子来,给自己添了茶,闭目养神。
王凝之答了一声,便拿起笔,在上面写写画画,等到心中有数后,这才站起来伸个懒腰,走到谢道韫身后,给她捏了捏肩膀:“多谢夫人了。”
“我知你不喜这些事情,但我们既然已经在京城了,难免会有意外遇到的时候,多些准备还是好的,”谢道韫也不睁眼,“你随机应变的本事我懂,但也不能全靠随机应变。”
“我明白,夫人费心了。”王凝之笑笑。
“我倒是不想费心,可若是让旁人给你,恐怕你又不会放在心上,今儿我亲自写给你,你多少会觉得我辛苦,不想让我白费心思,总会认真些。”
“至于费心,其实也没怎么费心,何况,有夫君这一篇文,便是再辛苦,那也值得。”
谢道韫微微一笑,睁开眼,手指轻轻点在那纸上。
王凝之瞧了一眼,说道:“咱们夫妻倒像是翻了个个儿似的。”
“夫君要直面那些难题,我能帮上一些,心里高兴,夫君能时刻心里念着我,我自然更高兴。”谢道韫笑着探了探身子,把自己那张纸拿来,瞧了瞧王凝之做的记号。
“蔡谟?你觉得太后之意在他?”
“难说啊,”王凝之回答,“宫里那位,可算是这世上最聪明的人之一了,又临朝而观百官,到如今都能平衡上下,心思深得很,我也只是打算挑个人出来,替我挡挡刀。”
“这位蔡谟大人,可不好轻易上饵,”谢道韫皱了皱眉,“陛下多次派人相请,都不愿上朝,就连太后都亲自派人去过,也难劝他。”
“所以才要他,”王凝之望着窗外的雨,“建康的地方说大很大,说小其实也很小,再硬的骨头,也要磕磕碰碰,总能磨平的。”
“那我就拭目以待,看夫君神威了。”谢道韫眨眨眼。
“好,不过在那之前,是不是该休息了?”王凝之笑着抱起她。
顺势趴在他怀里,谢道韫也笑了起来,“秋夜雨浓,确实是休息的时候了。”
……
直到第二日,雨依旧不停,且更大了些。
和昨夜里那绵绵细雨不同,这雨水,一颗一颗,粒大而饱满,从天上阴翳浓重的云层而来,势大湍急,落入大地。
“好大一场雨啊。”王凝之蹲在门外的走廊边上,一边瞧着这瓢泼大雨,一边陪着花若水在小盆里种花。
这才是第一天,已经有不少冒雨上门的客人了,其中多是些王凝之听都没听说过的年轻人,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找来的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或者是些有的没的,说是小时候一起的玩伴,前来拜访。
虽然大家都不容易,下着雨还来,但王凝之并不打算尊重别人的辛苦,安排徐有福前去打发。
花若水眨眨眼:“师兄,那些人里,说不定真有你小时候的朋友呢?”
“有又怎么样,我多少年没在建康了,也不见有人去一封信问候啊,”王凝之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