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蜀汉之庄稼汉> 第1033章 退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33章 退兵(2 / 3)

援军是真的?”

“除了这个解释,我想不出其他原因。”陆逊的面色有些凝重,“满宠是早年就跟随曹操的老人,不可小视。”

听到陆逊都这么说,诸葛瑾的脸色微微一变:

“那陛下那边……”

“我会亲自写信,劝说陛下退兵。”

以陆逊上大将军的身份,亲自劝说,孙权就算再怎么不愿意,也会慎重考虑。

诸葛瑾有些忧虑地说道:“就怕陛下会因此不快。”

陆逊肃容:“岂能因为陛下不快,而弃国之大义不顾?”

诸葛瑾的嘴唇动了动,想要说什么,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

这几年来,校事府凶焰滔天,就连跟在陛下身边的丞相顾雍都因为被校事中伤,从而被陛下斥责,差点丢官。

更别说远在武昌一直不在陛下身边,隐隐有成为群臣之首的上大将军(张昭已于去年去世)。

而陆逊偏偏又是忠于国事之人,虽身在外,但常常上书直陈时事。

校事府之弊,更是被陆逊屡屡提起。

特别是这两年来,就算是诸葛瑾,都已经感觉到了孙权对陆逊的疏远。

上大将军名义是总督荆州和扬州豫章等三郡事务,但荆州的大半兵力,都是掌握在驻守西陵的骠骑将军步骘手中。

就拿这次出兵来说,陆逊与诸葛瑾两人一齐所领兵力,全部加起来,实际不过三万。

如果说,这还可以用孙权要平衡吴国两大集团:江东士族与淮泗集团的势力来解释。(步骘属于淮泗集团)

那么,这两年来,孙权送往季汉的亲笔信,由先送给陆逊过目征求意见。

渐渐变成了由校事府直接送往蜀地,就是最明显的标志事件。

当然,孙权这样做,并不说是不信任陆逊,而是遵循自己的政治本能,有意压制开始全面掌握吴国军政的江东士族。

陆逊只不过是恰好江东士族的代表而已。

除了政治原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经济原因。

那就是校事府打通了蜀人的门路,可以从蜀地拿到大量孙权急需的物资。

比如说,陆逊这一次紧急送到合肥城下的御寒衣物,有很多就是蜀地所产的毛料所制。

以前虽说吴国也从蜀国进口大量急需物资,但大部分都是流入荆州军头和江东大族手中。

堂堂大吴皇帝,居然只能跟在地方军头和大族后面喝汤,这脸面往哪搁?

吃肥了,喝饱了,就忘了大吴皇帝姓什么是不是?

所以在孙权眼里,校事府这一次的功劳,那可是非同小可。

至于诸葛瑾这种荆州派代表,在这种时候反而显得有些尴尬。

毕竟这些年在与蜀地的交易中,荆州豪族可是占了相当的份额。

就算诸葛瑾再清廉,那也不能断了家乡父老的财路不是?

要不然,没了荆州父老的支持,他诸葛瑾在吴国能多少话语权?

但在情感上,诸葛瑾又倾向支持陆逊。

所以左右为难之下,诸葛瑾干脆只能沉默不语。

只是陆逊自认忠正,并不需要考虑太多。

他当即把自己分析都写入信中,同时在信的末尾劝孙权退兵,然后又唤过亲信韩扁,叮嘱他必须亲自送到陛下手中。

韩扁得了吩咐,不敢怠慢,立刻坐船出发。

吴国少马,善操船。

想要把这封信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孙权手里,跑马估计至少要跑死一匹马。

坐船就没有这样的问题。

别说韩扁觉得自己这么做没有啥问题,就是陆逊都觉得正常。

只是合肥一带,水泽湖泊遍布,这种做法放在春夏秋都没多大问题。

问题出就出在,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冬日。

不少水泽湖泊已经干涸,魏国精骑可以活动的范围,达到了最大化。

再加上这里又是魏国的地盘,韩扁并不熟悉地形。

半路上,他的船只误入了一个干涸的河道,被一直在河道附近巡逻的魏国精骑捕获。

陆逊的信,很快就被送到不远处的满宠手里。

满宠得知孙权认为合肥并无援军,并无意退兵之后,大喜过望:

“吾在合肥与巢湖之间徘徊不去,就是想要拖延吴人退兵,没想到孙权竟是这般配合,真是天助我也!”

得知吴国的高层想法,满宠没有丝毫停留,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个消息送到已经离合肥不足百里的援军手里。

援军名义上是曹叡亲自带队,但实际上曹叡的病情越发严重。

再加上一路舟马劳顿,身体已经支撑不住了,此时正躺在许昌行宫里休息。

实际上带军救援合肥的,是刚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的赵俨。

赵俨与满宠等人一样,是魏国三朝元老,早年就投靠了曹操。

在曹叡刚即位时,晋封为都乡侯,食邑六百户,并授权督荆州诸军事,假节。

只是恰好赵俨生病,未能成行。

病好以后,赵俨先是督豫州诸军事,后又转大司马军师,最后入朝担任大司农。

此次曹叡东征,赵俨就是实际上的统军人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