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挑着两大半桶的水,低着头,注意看路。
扁担压在他那小小的肩膀上,让他不禁有些弯着腰,如同一个小老头子。
挑好了水,他开始做晚食。
用竹筒量好一家人晚食所需要吃的米,把它们放到一个瓢里,装上水,然后小心地左右晃动,不断地把米从瓢里晃出来。
最后,瓢里只剩下一些细细的砂砾和一点点碎米。
他把这点细砂砾和碎米混合物倒入一个破旧的瓦罐中。
又连续再淘了两次,这才把装着米的炊罐放到灶上。
然后又抓了几把糠麸,放到那个破旧瓦罐中,和上水,拌匀。
“咕咕咕……”
他嘴里叫了几声,把瓦罐放到院子里,几只鸡就扑愣着翅膀过来,开始抢食。
看看日头,已经躲到山头后面去了,他要赶快做好晚食。
炊烟很快从这个用黄泥和稻草版筑而成的小院子袅袅升起。
妇人也从蚕房出来,开始择菜。
在夕阳的余晖下,各家各户家都开始做晚食,整个寨子笼罩在青烟当中。
在外干活的农户也开始扛着农具,或者是赶着牛,陆陆续续地向寨子这边赶回来。
当家里做好晚食以后,小院门口传来了说话声。
“回来啦?快洗洗手,吃晚食了。”
妇人走出院门,接过自家丈夫的农具,同时对着自己的二儿子笑道:
“回来啦,四儿已经把水打好了,记得先洗了手再吃晚食。”
四儿从自家二兄手里接过牛绳,把牛牵进牛棚。
很普通的日常,同时也很平静。
四儿排行第四,原本上头还有一位阿姊,不过已经出嫁了。
有一位大兄,不过早亡。
所以现在家里只有四口人。
趁着最后的夜色还没完全降临,为了能省点灯油,一家人把两条矮案搬到院子里。
父母共用一案,四儿与二兄共用一案。
所谓矮案,其实就是一张厚重的木板,加上用竹子搭成的四条腿。
案面有些坑坑洼洼的,如同麻子,四条桌腿也不平,还要拿小木块垫一下。
不过比起以前捧着瓦碗蹲在墙根,已经算是体面了。
“哎哟,看来我来得正是时候。”
一家人拿起箸子正要吃晚食,院门被人推开了,一个人走了进来,看到这情景,不禁笑着说道。
听到这声音,四儿一家皆是连忙起身。
“张亭长,你怎么来了?”
作为一家之主,四儿的大人开口招呼。
“刚路过你们家院子,闻着饭香,就忍不住厚着脸皮进来了。”
亭长有些开玩笑地说道,“如何,不知介不介意多一双箸子?”
“平日请都请不来呢!”
四儿大人惶恐地说道,然后转头吩咐自家婆娘,“快,给亭长添副箸碗。”
妇人正要转身,却被亭长叫住:
“不慌,把这熟肉先切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把手里提的油布递过去,行走间,姿势略有点瘸腿。
妇人有些仓促地不敢伸手,看了自家阿郎一眼。
“拿着吧,亭长哪有占咱家便宜的道理?都切了送上来。”
妇人这才接了过来,然后又把自己的箸碗一齐收走,把位置让给亭长。
四儿帮着去庖房,给亭长添了碗箸:“亭长请。”
张亭长摸了摸四儿的头,高兴道:“好好!都坐吧。”
妇人很快把熟肉切好端上来,张亭长又叫住她:“不用再忙了,也不用再生火添菜,就这样挺好。”
妇人只得唯唯而应,这才退了下去。
“四儿最近在学堂如何?”
“回张叔,上次考课得了第一。”
四儿恭敬地回答道。
“好好好,这才是我们寨子的好娃子!待你去了邛都学堂,那边的费用我全出了,你就好好念书,不用担心家里。”
张亭长高兴地说道。
所谓保送,学生的衣食自有出处,不用家里负担。
唯一所要做的,就是签一个契约,出来以后,要给兴汉会的产业作工多少年。
只是四儿的大人是老实庄稼人,听到这话,哪知道这些?
听到张亭长这个话,又慌忙站起来,手脚有些无措,嘴唇动了动,却又不知如何作答。
“哎呀,坐坐坐,你这样,别人还道我是个恶客呢!”
张亭长强拉着四儿的大人坐下,“我好歹也是四儿的半个先生呢,以后四儿有出息了,我脸上也有光彩。”
张亭长以前跟冯君侯打过陇右之战的,后来受了伤,左边的脚趾头被贼人斩了三根,所以只能从军中退了下来。
不过在军中他也没白呆,好歹学了些字。
平日里闲的时候,爱给寨子的娃儿说军中之事,也顺便当个半吊子的先生,随手给娃子教点字。
四儿是个灵醒的,学得很快,所以张亭长极力说服他家里人,送四儿去学堂里念书。
事实证明张亭长终究是见过世面的,照现在这情况看,四儿去邛都学堂那是铁定的事情,就是去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