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见过尚书。” 吴国驿馆,汉使所住的庭院里,风度翩翩的糜十一郎对着刚至建业,正等待孙权召见的宗预躬身行礼。 年逾六十的宗预,看着正值盛年,最是有可为年纪的糜照,眼中流露出几分欣喜,又有几分羡慕。 上前扶起糜十一郎,认真地打量了一下,这才赞叹道: “忍辱屈身,投贼多年,一朝立功,如今又辗转江东,为国谋利,好哇!大汉好儿郎!” 别看宗预年纪已大,但却是精神矍铄,特别是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糜十一郎听得这番赞扬,在凶险之地久经考验的他,脸上竟是微微一热,同时有些许不好意思之色: “宗公过奖了,惭愧,惭愧,实不敢当。” 说起来,这个“忍辱屈身”,其实以当初天下之势,自己未必就真是存了这个心。 倒是后面的“投贼”二字,倒是有可能是真的。 说起来,还是多亏了兄长及时派人把自己拉了回来啊。 说惭愧,那是真的惭愧。 若不然,糜家一个降吴,一个投魏,就真的是完全成了大汉的笑柄。 哪像现在,江湖上可以不知道糜弘亮是谁,但一听糜十一郎之名,谁不得肃然起敬? 宗预自是不知糜十一郎的心理变化,他只当对方是在谦虚,于是“啧”了一下: “有甚惭愧?有甚不敢当?真要说惭愧,还是当由老夫我来说。” 一边说着,一边引着糜十一郎坐下,又让随从倒了茶,这才颇为感叹地继续说道: “想当年,先帝刚刚入主荆州,老夫我就已经附骥尾,距今已有三十余载矣!” 然后长叹了一口气,“这三十余载来,吾碌碌无功,白长了年岁,唉,比不过现在你们这些年青郎君啊!” 再看向糜十一郎,又换成了赞赏的语气:“后生可畏,后生可畏是也!” 敢在夜里白刃夺茅津渡的糜十一郎,此时在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面前,像是个被长辈表扬的孩子,腼腆一笑。 “宗公老当益壮,不惧年高,逾山越江,为国奔波,何来言不及我们这些后进之辈?” 宗预闻言,又是放声大笑,然后又故意放低了声音,对糜十一郎说道: “老夫追随先帝时,先帝不过据半州数郡之地,后挟巴跨蜀,基业初成,世人皆以为乾坤复秩。” “谁料到荆州噩耗传来不久,又有夷陵之败……” 虽说大汉今非昔比,而且过去这么多年了,可是一回忆起季汉开国以来最黑暗的日子,宗预仍是唏嘘不已。 “夷陵一战后,吴主求和,先帝许之,累遣使者前往吴地,然则,唉!” 说着,摇了摇头:“汉吴两国,虽说是欲重新修好,但大汉当时接连败于吴人之手,国危邦险,有如倒悬。” “前来吴地的使者,要么是被吴主冷落,要么是为吴人所轻,却又偏偏不得不忍辱负重,以求两国和好。” 说到这里,宗预站起身来,握紧拳头,哼声道: “若非魏贼从北边紧紧相逼,那吴人,后面哪有那般容易给我们汉使好脸色看?” 糜照默然。 夷陵一战后,他已是非懵懂孩童。 那时的孙权,一边向先帝求和,一边又与魏国互通使者,仍是向魏国称臣。 直至魏国出兵南下,魏吴两国结结实实打了一仗,这才迫使孙权断绝了与魏国的往来。 可以想像得出,在此之前,虽说是吴人主动求和,但实则对方不过是打着首鼠两端的主意。 而大汉使者明知吴人摇摆不定,别有打算,却又苦于国力衰弱,只能尽己之能,委屈求全。 “知道老夫为何每次都喜欢主动请缨,担任使者前来吴国吗?” 说到这里,宗预原本低沉的声音,突然高亢起来: “老夫就是闲的,想来吴国散散心,看看吴人现在的模样,再想想他们昔日的嘴脸!哈哈哈……” 宗预说着说着,又大笑起来: “我就是要看看他们羡慕嫉妒大汉,却又不得不陪着笑脸,有求于大汉的模样!“ “越是多看到他们这般模样,老夫的心情,就越是大好啊!” “有道是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此话确是不欺老夫。” 糜十一郎一听,身子一震! 差点就要脱口而出:“宗公你也?” 不过话到嘴边,就变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