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还不低,每人每年十八两银子。
有了钱,那就有动力了,外加义务兵源确实优秀,所以才能练成戚家军。
说白了朝廷练不出戚家军,主要是明末财政不支持了,而且戚家军的装备,也贼耗钱,戚家军在当时已经大规模用上火铳,甚至是更加先进的鸟铳了。
要知道一根火铳,从材料费到人工费制作完成后最起码需要四两银子,而当时的朝廷只拨一两银子,朝廷工部接了这活一看,好家伙一两银子,连材料费都不够,更何况还用工匠们的工资啊,无奈之下,工部就只能偷工减料,高质量的燃料贵,那就用便宜的,高品质的铁矿石贵,买最便宜的,还有什么都买最便宜的。
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那造出来的火铳质量就很感人了,铳管里面含硫量严重超标,异常容易炸膛。
士兵们点燃火铳那就是跟死神赌命,炸了就是你没玩过死神,没炸算你命好。
这种情况下,士兵们甚至都不愿意用火铳,宁肯用大刀片子玩命,这就是为啥,老四李贵祥说他们不愿意用火铳的原因,因为每用一次都要做好被炸死的准备。
这还是普通的火铳,但是戚继光部队可是有很多人装备了更加高级的鸟铳(火绳枪),戚继光那时朝廷有人的,当年张居正在位,戚继光可是张居正的左膀右臂,因此给戚家军装备的都是质量过关的鸟铳,这才是戚继光部队强大的原因之一。
而这样的戚家军几乎是不可复制的,当年戚继光就兴高采烈的拿着自己的军备改良计划,以及南方的鸟铳来到河北练军的时候,当地军人可能是被以前的火铳搞出阴影了,直接拒绝使用先进的火铳。
无奈之下,戚继光只能选择带着旧部来到河北充当火器部队的主力,这些没有挨过炸的戚继光嫡系成了唯一一批敢玩鸟铳的,而在戚继光练兵主政的时候,军队满编四万人,其中一万人都是从南方抽调过来的。
不得不说这很讽刺,其实华夏在当时已经完全有可能再进一步,从鸟铳的基础上安装上打火石,进化为燧发枪,如果明朝进化出燧发枪,那对历史绝对有重要意义的。
可是这并不符合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利益,或者说士大夫阶层拒绝任何进步,与社会变更,因为任何变更对这些既得利益集团都是巨大的威胁。
为了稳固他们的利益,他们拒绝任何进步,只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
这就是封建社会的局限性,不要说明朝,其实清朝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清朝发展到清中期,乾隆时期,英国为了庞大的中国市场,就在1792年以为乾隆祝寿为名派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使团出使中国,英国使团当时带了许多当时的科技产品,如天体运行仪,帕克透镜,赫歇尔望远镜,蒸汽机,连发步枪,速射火炮等等,而且随行的还有杰出的学者,工程师,医生,等等七百余人,目的就是让华夏看看科技,可以说这是一次绝好的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如果这次乾隆认真的学习一下西方的技术,说不定就能避免后来屈辱的历史,而在史书上记载这次访华,乾隆的态度是极其傲慢自大,一副瞧不起西方的样子,而且处处以天朝上国自居,最后导致了华夏错失了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其实真的真的这样吗?不,从史书上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但是乾隆其实已经被西方科技震惊到了,只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甚至是傲慢,掩饰自己的不安。
乾隆其实是非常关注以及了解国际局势的,清朝也一直与法国保持着往来,乾隆甚至跟法国当时的国王路易十六有书信往来,因此乾隆对欧洲还是有了解的。
不过就在乾隆准备在深入了解一下,结果法国爆发了大革命,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这可把乾隆吓坏了,认为科技带来的变革,会导致国家政权不稳,路易十六就是前车之鉴啊。
所以乾隆开始对科技开始抵触,虽然他知道这科技产物很厉害,会对世界造成改变,可是他更知道科技可能会带来人心浮动,造成政权动荡,会让他失去皇位,所以为了他的利益,他坚决抵制科技。
因此他在参观英国使团带来的科技产物时才会表现得异常傲慢,看了一圈之后,丢下一句:这些东西只配给小儿玩耍。
乾隆不是傻子,相反他是聪明人,他真的能看不出这些东西的先进,与颠覆性吗?
那连发步枪,那速射火炮,对比大清的火铳,火炮,差距他看不出来?怎么可能,只是他怕了,路易十六的前车之鉴啊。
所以他开始抵制科技,抵制外国人,他就像一只缩头乌龟一般,把脑袋缩的更紧了,开始了更严格的闭关锁国。
对王朝当权者来说,科技不重要,甚至科技带来的财富都不是很重要,他们最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的政权稳固不稳固,只要稳固,一切都不重要。
当一个王国拒绝与外界交流的时候,也就是他衰落的时候,而同样的在明朝也有同样的问题,鸟铳先进吗?
先进,可是他对稳固既得利益者有帮助吗?没有太大帮助,甚至还有害,毕竟明朝文武还是两个对立面,文人统治阶层会允许武人的地位上升,实力增强吗?
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