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自己的理解,很难弄明白,棋手落每一个子的目的和用意。
每摆一个子,观音婢就会问丁娘子为什么要这样下。
丁娘子就简单说一下棋手落子的大致用意。
她没法详细进行解释,解释太详细的话,一是她们两人不一定听懂,二是中间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变化。
一局棋谱,讲一个月也讲不完。
所以,打谱就如同小孩子背古诗,先不用理解这首诗每一句是什么意思。让他背熟以后,大人稍加指点,孩子就能理解诗中的大意。
而下棋就如写诗,小孩子即使会熟练背诵一百首诗,但是让他自己写一首,他却不一定能写出来。要想写出一首诗来,就要进一步认识其中的技巧,并且会运用其中的技巧。
学习下围棋,首先要认识什么是围棋,了解一局棋从头至尾下来,是什么一个过程,打谱刚开始就是一个认识围棋的过程。
丁娘子尽可能地不多做解释,就让观音婢和馨儿,照棋谱的顺序不求甚解地摆子,记住每个子的落子顺序。
观音婢在每摆一个子时,在心中都问个为什么,然后自己给出一个这样下的理由。
不管理解的对不对,但子与子之间是由思路联系的,这样记忆的就快些。
而馨儿则是靠死记硬背,记起谱来就有些困难。
一个棋谱两人照着书上摆了五六遍,观音婢便已记在心里,而馨儿还要照着书来摆。
整盘棋都记住以后,观音婢就不用再看书,这给了她更多思考的时间,下面的时间,她已不是在记棋,而是在研究下每一步棋的用意。
用了一上午,馨儿还是没能完全记住一局棋的棋谱。
到了下午,观音婢向丁娘子提了个建议,上午她是执黑,下午改成她执白。
丁娘子想着,反正是记谱,执黑和执白难道有什么不一样?就随着观音婢,下午让她执白。
但执黑与执白,却给观音婢的感觉不一样。
上午执黑,随的是下黑棋的思路。
下午执白,随的却是下白棋的思路。
她突然发现,转变一下下棋人的角色进行思考,竟然别有一番情趣,这样对整个棋路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到了晚上,观音婢便缠着高秋娘,让她讲解棋谱。
高秋娘对观音婢说道:“你知道啥是见多识广不?现在还不是给你讲棋的时候,你要多记一些谱,通过记不同的谱,你会发现每个谱的下法都不同。”
“然后比较不同的谱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再想一想其中的变化,会有很大的收获。”
观音婢见母亲不愿给自己讲棋,就自己坐在棋盘前,一个人摆刚记的棋谱,一边摆一边琢磨。
看着观音婢那认真的样子,高秋娘很是惊奇,她还是第一次见到,小孩子这样痴迷于下棋。
长孙无忌开始学棋的时候,都是哄着,他才愿意坐下来。
而观音婢却是发自内心的喜爱,是她自己要学、想学。
高秋娘也想不明白,观音婢学棋的动力来自哪里。
这样一天又一天,观音婢都是在棋盘前度过。
每天是复习旧谱,学习新谱,晚上再琢磨着自己摆。
一般小孩子,是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的,而观音婢竟然能够一坐就是一天。
高秋娘有点担心起来,要是一直这样下去,观音婢的身体会受不了的。
她便和丁娘子商量着,要放慢打棋谱的节奏,抽出更多的时间,领观音婢到花园中去玩。
即使到了花园,观音婢的脑子里,也常常是沉浸在棋局里。
高秋娘就想办法,做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尽可能把观音婢的思绪,从棋局里拉出来。
一个月时间不到,观音婢已经记完《汉图十三势》的所有棋谱。
高秋娘和丁娘子商量,接下来怎么办?
观音婢这样,每天满脑子都是围棋,也不是个办法。
这一个月来,她明显地话少了很多,院子里也少了她那天真活泼、欢快的笑声,时间长了,非成个木头人不行。
高秋娘心事重重地对丁娘子道:“我觉得需要让阿婢干点其它事,让她换换心思。”
丁娘子说:“是不是教她识字,或者是弹琴,能分一分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