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大早,村长就召集全村人说了作坊的事情,村里人听说后都火急火燎地去找李婶报名,每日有半斤粮食的工钱,若在平时这是少了,但现在可是饥荒年,粮价飞涨,进城买粮得花五两银子进城费不说,路上遇到流民,粮食能不能保住还是个问题,作坊以粮食为工钱比铜板实在多了。
大多数心里明白的知道这是叶筱锦在变着法子帮大家,心里不明白的也被村长吼得不敢做声,都还想去作坊做工换粮食呢。
招工、人员管理这块由李婶负责,因刚起步也要不了许多人,尽量每家选一位,做活不好的,手上功夫慢得不要,如此筛选下来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进作坊做工,只有一人李婶拿不定主意,便去问了叶筱锦。
王喜梅也报名了,叶筱锦一时没想起这人是谁,还是李婶提醒,她才想起是那个带着流匪进村的女人。
“李婶怎么想?”叶筱锦想了想,问李婶道。
“她家婆婆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公公瘫着,一家子六口就靠二牛进山打猎分得肉,她婆婆听说了作坊招工的事情,便将她从柴房放了出来,领着她来找我报名,她人不咋样,一手绣工活倒是村里数一数二的。”
李婶这话音就是想收她的意思了。
叶筱锦敛了敛眉眼道,“那便收吧,到时李婶多看着点。”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她若真心悔改,于李二牛一家来说,也是好事。
技术质量方面由张翠娥把控,叶筱锦让叶一等人在翠娥家院子里搭了个茅草凉棚,工艺按流水线作业,剪裁一些重要工艺由翠娥领着信得过的人在屋里完成,
后续缝制则在外面凉棚分工序完成。
除了李婶和张翠娥帮忙管理,叶筱锦还实行了连坐制度,每个工序只要有一人乱来,整个工序的人都会受到处罚,情节严重者,直接辞退,连坐制度虽然严格了些,但是可以让大家互相监督,让作坊可以更顺利的运行。
前世,叶筱锦只是一个暗夜里的杀手,并没有管理和做生意的经验,如今也是赶鸭子上架,凭着以前了解的知识自己摸索,尽可能的想得周全些。
萧墨晔上午在家,叶筱锦在作坊忙,那边都是妇人和姑娘,他一个大男人不好跟过去,中午吃了午饭,便跟叶筱锦商量,他下午进山找适合提炼盐的地方,并给了她一份以镇南王府名义签署的盐矿利润给她两成的协议。
这个事情,叶鸿私下已经跟她说过了,她心里也是同意的,但附加了一个条件,便是饥荒年间无偿提供叶家和水湾村的用盐,萧墨晔答应,这事就这样定了。
叶筱锦喊了招财和他一起去,顺带查看那湖泊周边情况,有没有可能将水引到村里来。
萧墨晔有些不舍,他可能要在山里呆几天,见叶筱锦吩咐叶三给他们多准备些干粮,又让招财去找李郎中要一些防虫蚁的药后,便头也不回地去了作坊,没有一丝不舍。
他无奈苦笑,看来要走进她心里的路还有很长。
叶筱锦并非无感,相反她很敏感,她能感知他对她态度的变化,所以才敢相信他会替她保守秘密,达成和解,努力与他做一对和谐共处的夫妻。
没有给她时间去思考她与萧墨晔之间的事情,翠娥和李婶便找了过来,新作坊有许多需要完善的
事情,一忙碌一下午便过去了。
第一日下来,因着场地收拾,又是大家磨合期,只缝制了五十来个成品包,每一个成品包上叶筱锦都让绣了一片四叶草作为叶家商标。
叶筱锦每道工序都亲自查看了一遍,把了解到的前世相关的工艺提出来与现在工艺融合出当下最完善的水平,到最后成品也是一个个检验,心底很满意,不比前世那些机器缝制的差。
遂对翠娥和李婶道,“后续的成品需得保持这样的水准,婶子和翠娥姐辛苦些,多帮忙盯着点,通知大家,做得好的月底会有奖励,同样,偷奸耍滑的到时也别怪我辞人不用。”
两人正色应承,她们更希望作坊办得好,只要这样大家才能有粮可赚,何况她们作为女子,向来依在男人身后,如今竟能像男人一般出来管事,甚至将来有可能走出她们自己的一番天地,这是叶筱锦给她们的信任,她们不能辜负,两人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将事情办好。
尤其是李婶,被自己家男人敲打一番又将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跟她讲了一通,她也想明白了,有饭吃才是实在的,她男人自己都不介意跟在一个姑娘身后,她介意什么,何况现在她不也愿意跟在叶筱锦身后吗?
想开了,做起事来就干劲十足,回家还不忘给自己家闺女李梅洗脑,希望她以后也能有机会进作坊做工。
散工前,叶筱锦让叶一将粮食称好拿到翠娥家,当日便给大家结了工钱,发粮的时候,叶筱锦提了句,她从城里买了些盐回来,大家需要盐的也可以以盐代工钱,为此,有几户缺盐缺了许久的人家,便用半斤粮换了
盐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