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青歌赛》压轴赛只剩下最后一首歌的比赛时间了。
强小辉和格尔勒坐在一块看着大屏幕,两人在聊天。
格尔勒抱怨说:“今年的《青歌赛》看着比往年更简单了,实际上对选手更不公平了,往年都分为‘专业美声组’和‘民族通俗组’两组比赛,我们这些人能在专业美声组拿到一些表现,但在民族通俗唱法上,就说唱功,我们还真要被一些高手比下去,现在近乎取消民族通俗组,这对很多选手不公平。”
强小辉笑笑才说:“这是节目组的设置。”
“什么节目组的设置,完全是模仿《金嗓子》那一套。”格尔勒抱怨,“这么下去这个节目是要被取消为国家队选拔替补队员的资格的。”
强小辉再没说话。
可他好奇的是那么多评委难道就没人看出这一点?
评委不傻。
杨鸿基老人在等选手确认歌曲的空闲时间就说:“这一期的《青歌赛》不热闹。”
这是委婉的批评,节目组当然能听得出来。
什么叫不热闹?
明明两个甚至三个大类的比赛你搞成一个那能热闹吗?
“就像网友说的一句话,专业美声组的比赛,节目组也好,选手自己也好,甚至评委,都比较青睐学院派的那些套路歌曲,因为好练习,好比较,好打分,而且专业美声组的比赛,说白了,地位也最高,就跟古代的科举中的进士科一样。”秋雨老师就很不客气,点名批评策划,“而另外的比赛,都放在‘民族通俗组’,完全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这下可好,策划小组一看,观众看的不多,批评的不少,于是认为美声组太专业,民族通俗唱法地位又不如专业美声组,索性考虑搞成大杂烩,本意是模仿一些选秀节目,结果弄成个四不像,这是策划的锅,策划不能不背。”
关荫就看着,他现在不想说。
他认为,这是正常现象,我们在最端正的路上走的太久了,看着别人在左边的路上走进了死胡同,于是想着走右边的路试试,右边的路又是西方世界探索了几百年的还有强大的生命力的路,于是,康庄大路上走太久的一些人就想往右边走走,这种行为反应在文化方面,很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现象就是《青歌赛》放弃原来的特色的道路,非要走选秀的道路。
“允许一些人在一些时候两条路都走走,这没太大问题,只要能及时改正,不将错就错那就是好事。”关荫持这个观点。
他比较轻松,因为央妈现在各方面都在努力创新,不要怕创新错了,不创新当然不会错,可时代在发展,不创新只有死路一条,只要肯动起来那就是很好的。他不怀疑老贾率领央妈的一部分人员创新成功的能力,《青歌赛》也好,一些综艺节目也好,不试一试别的路,怎么知道我们走了这么多年的路是最好的呢?
“纠错能力是出现了问题,但现在人家在努力地加强这种能力,加强自身的建设,这就是最好的曙光。”关荫认为。
小师妹看看大师哥,又拉了一下。
“好事儿。”大师哥安抚。
小师妹就不说话了。
大师哥说啥都对,但是小师妹跟大师哥想到一起去了那就更好了。
这时,话题引到关荫身上。
“小关,你觉着是不是应该回到原来的路子上?”袁宿问。
关荫道:“那当然不能走老路。”
那就是支持现在这种模式了?
“这条路太偏。”关荫很中立。
袁宿笑道:“那我就明白你的意思了,原来的道路要坚持,但要不断改正,就是不知道下一届《青歌赛》会以什么样的面貌面对观众啊。”
孟都提议:“不用等下一届,不如下一期就开始用原来的方式探索一下顶级比赛模式吧。”
比如?
“下一期,我们节目群英荟萃,国内顶尖的年轻歌唱家,将和世界年轻顶尖高手过招,不如我们就按照民族通俗类和专业美声类两种比赛类型进行比赛。”孟都很兴奋,因为那是大场面,“在同一个小组比赛,专业美声类,我们和人家世界顶级的年轻歌唱家比一比,甚至和中生代歌唱家比一比,这样也有利于找出我们自己的歌唱家的问题,也让一些‘东方人不适合唱美声’的论调滚远点。而民族通俗类的较量,更是我们欣赏别的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的好机会,我们也听听人家的民族音乐,听听人家是怎么把音乐通俗演唱来的。”
那肯定要掐架。
不,那就是掐架!
这样真的好吗?
金永智当即赞同:“那才是真正的较量,而且对于节目本身来说也是巨大的推动,我建议《青歌赛》不要总想着学谁的,抄谁的,还是要拿出自己的特色,发挥央视调配资源的优势,集合各家所长,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的比赛道路。”
高仓梨子没说话,已经开始琢磨能从倭国找来哪些敢上台比赛的选手。
郑铁梅觉着这个提议不错,于是立即要求:“我会推荐几位年轻歌手过来。”
这是好事儿,老贾没道理不支持。
不过,在直播中进行探索这可很容易出问题啊。
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