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荡宋> 第三百二十三章新型炭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二十三章新型炭窑(1 / 2)

“他们还说什么了吗?”

艺娘点点头,继续说道:“他们说咱们的炭看着是挺大的一块的,可是烧得不够透,外面成灰了里面还没有变成炭。”

“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有说明原因吗?”

梁川这烧炭的手艺也是半桶水,平时垒个土堆烧个百来斤,卖给几个客栈也还能顶事,可是这碰上行家就行不通了。

“人家就直接说了,咱们这炭是土窑烧出来的,窑不行,所以这炭的质量也跟不上。”

梁川嘿嘿一笑,果然是行家,咱们这算哪门子的窑啊,就是自己做的一个破炭窑子。也是自己凭着感觉想像着当初老家的那种老旧炭窑做出来的,在行家眼里肯定不值一提。

艺娘一阵小跑跑到房间里,很快就返回来了,然后交给梁川一张图纸。梁川将纸摊开一看,这竟然是炭窑的建造图。

梁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管这份图纸是不是真的,那两个人是什么来路,竟然这么大方地就将炭窑图纸拱手相让了。要知道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玩意就相当于是商业机密啊,知道的人多了,他们生意肯定也不好做。

难道他们是掌握了这技术,又不是专门卖炭的,想借此打击对手吗?好像也不太像啊,他们自称是关中的商人,这是兴化啊,两地相隔十万八千里,做生意也互相影响不到吧。

“他们留下了这张图纸,其他的有没有说什么?”

“有啊,他们说咱们南方森林多,到处都是可以烧炭的树种,要是咱们以后的炭多了,可以运到北方去卖,他们是专门做木炭生意的,有多少木炭他们都肯收!”

这就是了,难怪这些人这么干脆地就将图纸画了出来,原来是木炭的经销商,他们做的勾当就是低价从炭农收中收取木炭,然后再高价卖给需要的人家或着是商行,什么事也不用做,凭借着手中的渠道,就完成了一本万利的生意。

他们不怕烧炭的技术外露,反倒更希望别人能够源源不断地把木炭卖他们,这样他们的财路才会越广。

白居易的卖炭翁里面说得好: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一个炭农卖出去的炭仅仅够自己置办一身衣掌,换一口吃食而已。为什么南方的树木资源这么多,但是做这个生意的人却很少,是他们不懂得烧炭的技术吗,不是的,是他们没有销售的渠道。

木炭这种物资要是利用控制得好,甚至可以影响朝廷的政策走向。此时的汴京城大部分的老百姓一入冬烧的还是柴禾还有木炭,煤炭在这个时代的运用还不是很广泛,只有在陕北山西等产煤重地老百姓取之方便,自然推广也方便。

小小的木炭形成垄断,那就能形成三桶油一般的能源地位!

相同质量的木炭,如果你竹筐提着上街去叫卖,卖的对象也许只是街上的农民妇女,他们哪怕买得起收炭的价格也是极其低微的。但是一但你有销售渠道,比如商行或酒楼,又或者是东京苏杭的大户人家,人家需要炭的数量极为庞大,需求又十分稳定,收购的价格利润也有足够的空间,这样才有赚头。

南方的气候就算到了腊月也有十几度,除了极端的寒潮来临之时勉强有几日零下,除此以外气温都不算太冷。小农小户谁会那般娇贵还要点木炭过冬?到山上自己捡点碎柴也能烧得旺盛!

所以做木炭在凤山并没有生意,梁川之所以现在想把这个行当做大,那是因为他手头有一个万达,万达以后可以做百货,可以做商会,木炭放在这里面来销售零售和大宗的都吃,将来可以依托海船或着是运河发往苏杭,再发往汴京。

据梁川所知汴京所需要的薪炭每年冬天都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整个冬京周边的媒炭全部往汴京供应仍是供不应求,届时只要自己能打通这条路,一台印钞机就算是造成了,运到北上的是木炭,运回来的可是钱啊。

只是这个方案不好实现,此去汴京数千里,木炭的质量虽然不重但是体积大,运输起来极为不便!这样的结果就是运输成本压缩了利润,除非有便利的运输渠道,否则难以为继!

卖不能卖,自己用还是能成的!哪怕卖给凤山还有兴化城内的酒楼,他们需要的木炭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一年也有不少的利润。赤河的那些孤儿无事可做,正好可以让他们来经营这个行当!

梁川拿起那张图纸,上面不仅画着有图样,还有各种尺寸大小,建造要点,图样的下面还有写着文字介绍说明,简直是图文并茂,这个真的不是藏私,而是倾囊相授啊。

梁川心里甚至感慨,要是早点遇到这两位贵人就好了,自己还省了砌一孔废窑,烧的炭不好,还耗时耗力。

图纸上面写着炭窑的选址要座北向南,这一开始就与梁川那孔窑的设计理念完全相反。梁川背靠着大山,风完全被山体被挡住了。而这种新型炭窑则是借助北风通风让火苗烧得更旺,以便于提高燃烧的效率。

炭窑分为三个主体,一个圆洞型的烧火口,圆筒型的焗炭室,还有一个烟囱。看着这炭型的规模一窑少说也能烧出一千斤左右的木炭。下面甚至备注着这种炭窑的转换比是一比五到七,也就是五到七斤的炭能烧出一斤炭左右。

要知道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