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才又问道:“你们这是要南去吧?看样子是从都城来的?”
安柏还没说出口,娘亲周墨抢白道:“我们这是准备回家呢,再走个两日就到了。”
大叔没有在意周墨似乎是在敷衍自己,起身拍了拍包袱,再次向安玉他们道了谢,然后喊着一旁的妇女和小孩起身离开。
他们离开后,安玉看着娘亲欲言又止,一旁的安柏好奇地问:“怎么了你?想说什么呢?”
娘亲也转过头看向安玉,安玉这才开口:“娘亲刚才为何有所隐瞒?”
周墨知晓安玉敏锐,起身坐在了安玉与安柏中间,柔声说道:“出门在外,防备心一定要有。刚刚那男子状似憨厚,可一旁娘子像奴仆般听他指令。他们虽然声称是一家人,可那两个孩子黑瘦的吓人,就连你给他们口水都要看男子眼色,一般的农夫家庭养不出来这般受束缚的孩子。”
安玉安静听完点点头,“可是他说他是碰到逃难了,而且南方那边可能乱了。”
周墨继续解释,“那男子自称是农夫,若是两广那边因粮食收成闹乱子,他作为江陵的农户也一定会受到影响,江陵历来可是产粮大户。”
安柏在一旁听着,这时也附和,“两广闹粮灾,江陵的粮食就会卖的高一些,那他作为农户便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还去都城投奔亲戚。况且,农户都不会选择背井离乡,有地守着种着比什么都强。”
“娘亲你们说的有道理,可是我觉得这男子既然带着女子和孩子劫道肯定不是大凶大恶之人。就算他常在这条道路上坑蒙拐骗,碰到几个逃难的人也正常。我们从都城方向来,这一路都平稳得很,但是南边离我们可远太多了。”安玉仍在想杨随那天的忠告。
三人正分析着,身后突然传来安如山浑厚的嗓音:“玉儿想的不错。”三人猛地回头,安如山拎着一壶山泉水站在他们身后,看着三人。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也不吭一声,吓我们一跳。”周墨白了他一眼。安如山咳嗽一声,掩饰尴尬,仍接着刚才的话说道:“半个月前,都城有一些旅店涌来一批南方住客,看样子不像是逃难更像是举家搬迁。南边说不定真的出了什么事。”
此话让周墨有些惊慌,甚至手都抖了起来。她想到自己远在潭州的娘家,万分担忧。可是又害怕若真到了南边,家人受到危险。周墨丝毫不察手里端着的热水,待洒到手上才感到痛觉。
安如山连忙去马车上翻到药品,拉着周墨坐到一边帮她处理:“我们计划不变,继续往南。若是南边平安,咱们就当游山玩水。若是南边情况真的危急,我们也刚好可以将岳丈接出来,到时咱们一起回都城。”
意识到南边可能不是想象中的太平,一家四口神情都有些严肃。再动身时,大家全都警惕了许多。每日的歇息时间减少,停靠在驿站补充物资的时候,安如山总会四处打探消息,安玉也没闲着,时常拉着安柏一起听旁的旅人聊天见闻。
几人消息一对,发现虽有南方人士往北迁移,可大多都不像逃难,尤其是江南东西两路的旅人根本就不曾注意到这一路上的变化。
大家稍微松了口气,或许是将情况想的有些过于严重。只有安玉一人仍然放不下心中的担忧,她始终念着杨随的话,丝毫不敢懈怠。
减少了歇息的时间后,一家四口的动作便快了起来,不多时便到了襄阳府地带。襄阳江陵一切如常,一家人在此停留了数日。安玉借此机会,不停地写着见闻。地理图志虽概括的全,可是不够仔细。为了补足书上的空缺,安玉一旦停下来,便会找当地的人聊天,赶路时也会和家人交流,记录下他们的所见所感。
安玉沉浸在游山玩水之中,可出了江陵后,路上便开始有些变化。由南向北的马车明显多了起来,三不五时地还能在管道上看到向北徒步而行的行人。
慢慢地几人都开始察觉到不对,此时已离家数千里,行走了一个半月有余。一次在驿站歇脚时,听到两广地区白话的口音,安如山便走过去跟他聊了起来,聊完之后面色凝重,回到马车上时,安如山告诉大家,接下来将会尽可能的赶路,即使觉得辛苦也要忍上一忍,因为“两广,真的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