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花萼相辉楼内的宰执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等着看李白笑话的时候,这位玄宗驾前光芒闪耀的大红人,正与一位耄耋老者称兄道弟,把酒言欢。
鹤发鸡皮的八旬老头不是别人,正是太子宾客,授秘书监——贺知章。
贺老对才华横溢的李太白颇为赏识,不但在玄宗面前大力举荐,更是降尊纡贵折节下交。两人都是疏狂豪爽、好酒贪杯之人,一来二去,便成了忘年交。
贺季真年事已高,长年累月纵酒无度,早已把身子掏空。前些日,他以体弱多病为由,上疏朝廷,请度为道士,告老还乡。玄宗体恤这位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老臣子,准其致仕。
无官一身轻的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激动之余,忙着告别长安城内的知交故旧。当晚,正是他邀请李白,吃临别前的最后一顿饭。
有事应诏,无事清闲的李白,在翰林院属于特立独行的异类,从不墨守成规,按时按点上下班。可爱有趣的贺老头,作为他在长安为数不多的一位挚友,陪伴他熬过了许多孤独寂寞的时光。
眼见与己投缘的老哥哥要辞京远行,李白内心是千般不舍,万般无奈。他早早离开翰林院,拉着忘年交来到人烟阜盛的街市,寻觅可以吃酒长谈的风雅之地。也正是如此,李翰林才与传召的小黄门无缘相见,错过皇帝老子的宫宴。
熙熙攘攘的东市,一老一中在人群中穿行,路上行人不时冲他们点头微笑,打着招呼。
二人群众基础如此之好,人气指数如此之高,是因为一个和蔼可亲,写出脍炙人口诗篇《咏柳》的三品大员贺知章;一个平步青云,诗才无双的朝廷新贵李白。
在这无限繁华,充满人间烟火气的通衢闹市,沿街大大小小的绢行、陶坊、杂铺、酒肆叫卖之声不绝于耳。萧家馄饨、庾家粽子、红绫饼、驼峰炙等长安名吃,大受各色食客的追捧,店里店外都综着一堆人。
一对莫逆之交并肩漫步于灯火不绝,熙来攘往的阡陌红尘中,走马观花,言笑晏晏。
面对同样鲜活浓郁的市井气息,两人的心境却截然不同。
一个是日薄西山,垂垂老矣,即将远离浮华帝都,独自踏上返乡之路的老翁;一个是如日中天,信心满满,欲执笔为剑,在这九重宫阙成就一番大业的狂客!
太白、季真各怀心事,谁都没有表露心迹,就好像这不是离别前夕,而是一次普通的老友聚会。
二人饶有兴致地围观了一会儿喷火,吞剑,缘竿等街头杂耍表演,贺知章看了看将暮的夜色,招呼道:“太白贤弟,天色向晚,你我二人找处清雅之地对饮赛诗可好?”
“全听老哥哥安排,今夜定要与季真兄把酒言欢,开怀痛饮三百杯!”
“岁月催人老,我现在的酒量是每况愈下,再不复当年喽!等为兄辞别帝京,这长安城酒仙的名头,就非你莫属啦。对了,附近的平康坊,贤弟可曾去过?”
尽管李白年逾四旬,不再是纯情小生,可乍然听到大唐第一红灯区的时候,还是不由自主地脸红耳热。
“当然去过啦,坊里陪侍的烟花女子,虽然花枝招展,浓妆艳抹,却难掩蒲柳之姿,媚俗本色。她们举止粗俗,胸无点墨,于诗词歌赋全然不懂。待在这些无色无趣的庸脂俗粉身边,那才叫活受罪哩!”
贺知章闻言哈哈大笑:“太白贤弟误打误撞,去的一定是北曲,那里可是倚门卖笑,低下卑贱女子的聚集地。真正像李娃、霍小玉这等的绝色名妓都在南曲,她们琴棋书画,诗茶乐礼无一不精,多少京都的达官显贵、风流名士排队求见,一掷千金呢!”
李白赧然一笑:“看来还是久居权力中枢的贺监,熟门熟路,更懂得探花之道。若非有你点拨,我恐怕永远无法邂逅平康坊里真正的美娇娘,感受尚文狎妓的好滋味。长夜漫漫,季真兄打算带小弟去何处杯酒交心,共度良宵啊?”
贺知章神秘一笑:“天机不可泄露,随我来便是!”
二人步入灯红酒绿,脂浓粉香的平康坊,七拐八绕,来到一处挂着“胡雅楼”三字匾额的青楼。
此楼波斯穹顶,纹饰斑斓,充满了西域风情,与周围飞檐斗拱、气势恢宏的唐式建筑大相径庭。
李白、贺知章随着身姿妖娆,黄纱遮面的碧眼胡姬前行,踏着如花似锦的波斯绒毯,拾级而上,进入深眼高鼻、缱绻奇香的异域世界。
流光溢彩的大厅里,美姬环侍,群芳争艳,好不热闹。佳丽们或斟酒调笑,或翩翩起舞,或摇着筛子,或对诗传情。来此地消遣猎艳的宾客,衣着光鲜,出手阔绰,一看便知非富则贵。
贺知章嫌厅堂太吵,不便开怀畅聊,便大为破费,让那位引路的碧眼胡姬,换了上好的雅间。
钱能通神,果然不假。胡雅楼的包房名副其实,不仅闹中取静,而且高甍华屋,服务全面升级,就连笔墨纸砚都是上品。
二人刚一坐定,就有一位艳如桃李,穿着薄如蝉翼纱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