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大国重坦> 第一千八十二章 人的问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八十二章 人的问题(1 / 2)

“虽然我没有亲自去过这个江城的无线电三厂,但是,我大概也能猜到什么。”秦振华说道:“你说的这些计划,不是不能执行,但是,在执行之中,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你还忽视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什么问题?”王晓强不解地问道。

“人。”

王晓强毕竟是常年呆在计算机所的,是搞技术的,不是搞管理的,他并不知道现在的企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也不知道秦振华是走了多少步,才终于算是把一机厂带到今天这个地步的。

“这样一个厂,年产值近三千万的时候,利润只有一百多万,你知道其中有多少问题吗?”秦振华说道:“从电子元件的采购,到生产环节的浪费,再到出厂时候的销售,这里面,到底有多少问题?我们要是收购了这个厂子,仅仅是其中的人员关系问题,就够我们忙活的了。”

现在,这个厂子资不抵债,濒临破产,如果一机厂出手,肯接手过来,当地政府肯定是愿意的,但是,接手了之后呢?

这个厂子会有多少问题在等着,你有心理准备了吗?

那些厂长,车间主任,这么多年来,形成了多少裙带关系,组织起来了多大的一张网,你知道吗?下面的那些工人,有多少手脚不干净的?估计十天半个月,自己带出来的零件,都够自己在家里组装出来一台收音机了吧?

如果真的去管理这样的一个工厂,那可以想象,仅仅是这些人事关系,就够怵头的了。

秦振华是早就深有体会的了,所以,他一般采用的办法,都是打破了重建,让工人们先下岗,再上岗,这样给他们创造危机感,至于那些领导班子,必须用强有力的手段,空降下去一批,打压他们本地派,这样才能够改变风气。

但是,这样做又太累了,当初靠着这样的手段,把红星机电厂给带活了,现在背了多少骂名,只有自己心中清楚了。

“如果你去了之后,那就不用搞技术了,估计整天就要为这些事情忙的焦头烂额了。”秦振华说道:“如果处理不好,最后,说不定还会失败。”

从这个角度考虑,是王晓强绝对想都没有想过的,而现在,秦振华把这些摆在眼前,他也不是蠢人,很快就明白过来了。

他的想法很好,但是落到实处,就不一定了。

“与其收购这样一个工厂,我倒是更喜欢收购一个小厂,小厂里面的关系还要简单一些,甚至,哪怕是自己新建一个工厂,也比这样省劲,对了,在咱们电子工业里面,有没有正面的例子?”

正面的例子?王晓强摇摇头:“没有。”

“就没有一个厂子赚钱的?”秦振华问道。

说起赚钱的例子,王晓强倒是沉思了一下,然后说道:“有,太湖厂,是目前最为赚钱的集成电路生产厂,但是,他们又不是靠自己的能力,他们是靠引进的东芝公司的技术,完全的拿来主义,哼,风气就是被他们这样的厂子带坏的,没有人想着搞研究,都想着直接从国外引进,他们起来之后,电子工业系统内,已经前前后后,上马了二三十个项目了!”

说起这件事来,王晓强是相当不满的。

太湖厂,是位于太湖边上一座城市的一个小巷子里的一家地方国营小厂,名气并根本就没有,但是,这个厂子与东芝公司合作,重点生产电视机上使用的集成电路,采用的是5微米的生产技术,就这样,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这个厂的发展快的惊人,现在,太湖厂已经成了全国产能最大的集成电路生产厂。

还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啊,在这个时代,大部分的单位还是活在计划经济的阴影之中的,没有人愿意主动改变,结果,看到了这个厂子活了,顿时,就带来了巨大的蝴蝶效应。

各个电子厂,都开始走了引进的道路,从国外引进技术,引进设备,试图想要发展起来。

但是,结果呢?

真正成功的,寥寥无几,大部分的,都将巨额的引进资金打了水漂。

哼,不相信自己的3微米技术,反而去引进国外的5微米的技术,当然了,国内技术是有问题的,良品率等等,但是,只要钻研下去,进行改进,肯定是能成熟的。

东方大国在1965年,就生产出来了第一块的集成电路,而到了现在,集成电路的生产,居然要从西方购买设备,购买技术!

一方面从国外购买,一方面自废武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究被终止了,引进的技术,也不过是落后的,就在这种情况下,上级还兴致勃勃地提出来了什么531,什么908的战略,想想这些,就够让王晓强郁闷的了。

秦振华听着王晓强的话,却是认真地点了点头:“其实,从国外引进,在很多时候也是必然,你看我们一机厂,照样从国外引进,但是,想要引进世界一流的,那不可能,只能靠自己。”

又沉思了一番,秦振华继续说道:“你想要由一机厂出资,来搞一个专门的电子厂,这个想法,还是不错的,但是,选择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我宁愿选择那种小厂,也不愿意选择国营大厂。你说的这个太湖厂能发展起来,肯定也有厂子并不是国营大厂的原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