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走近梅砚:“听说那位陈大人退婚了?”
梅砚点点头:“嗯。我今日有点烦闷,原本是约了阿绿一起出去走走的,哪知出来就见到了你。”
元朝:“我今日出来原本是有其他事情,不成想走错路来到这边,你若无事,可愿随我走一趟?权当做纾解心中烦闷。”
梅砚轻笑:“好啊。”
马车行至一个破败的村庄处停了下来,元朝扶着梅砚下马车,正好望见一个小男孩在门口啼哭,梅砚忙走上前去。
梅砚关切道:“小弟弟,你为什么在这里哭呀?是有人欺负你吗?”
小男孩抹着眼泪:“没有人欺负我,是我娘不让我吃饱饭,全都让给弟弟吃。娘说我已经是个男子汉了,应该让着弟弟。”
梅砚:“你还这么小,就是让着弟弟也应该吃饱饭呀,不然会耽误长身体的。”
“小萝卜,你在跟说话?”妇人的声音从屋里传出来。
小萝卜跑进屋去,引着程氏出来看,程氏怀中抱着一个小娃娃轻轻晃着。
小萝卜:“娘,外面来了两个很漂亮的哥哥姐姐。”
程氏脸色不善,“二位在我家门口是有什么事吗?”
梅砚友善一笑,“这位大婶,是这样的,我刚刚看到小孩子在门口哭,上前一问竟然是因为您让他把饭留给弟弟吃,我觉得孩子还这么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您不能因为另外一个孩子比他更小就厚此薄彼呀。”
程氏冷笑一声,“你知道什么,我们这个庄上的田地全都是被当官的给占去了,我们以后再靠什么吃饭呢?现在就是活一天算一天,还长身体呢,能不能活过年底都难说。”
梅砚的目光中流露出担忧和不忍,看向元朝,“天底下居然会有这样的事……”
元朝暗道:“看来陈留说的都是真的,朕的这个舅舅还真是会给朕出难题。”
梅砚从身上摸出一些碎银子,递给程氏。
程氏不解:“你这是?”
梅砚:“我只有这点银两,虽然不多,但是你拿去做点小生意,也能挣口饭吃,总好过带着两个孩子挨饿。”
程氏欣喜又怯懦:“这……非亲非故的,我怎么好拿姑娘的银子,其实孩子他爸今天已经上山去砍柴了,也能对付一时。”
梅砚:“没关系的,大婶你就收下吧,我也是看到这个小家伙可怜,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程氏感激涕零:“哎,那我就谢谢姑娘的大恩了,小萝卜,快给恩人磕头。”
梅砚忙阻拦小萝卜,“不用不用,我这也是举手之劳而已。”
元朝在一旁看着梅砚的善举,目光中露出欣赏之意。
元朝暗叹:“连一个自身处境尚不能保全的弱女子都懂得怜贫扶弱的道理,舅舅啊舅舅,怎么你倒反过来欺压弱小?”
程氏一面欣喜感激一面留下泪来,“姑娘,你有所不知,我们这一带土地肥沃收成极好,原本大家伙的日子都过得好好的,谁成想,那些当官的比土匪还要蛮横不讲理,我们种得好好的田地,他们说占就占,我们一群小老百姓哪里对付得了那些当官的。听说那个霸占我们田地的人还是皇帝的亲舅舅,这事就是告了官也没有用,上头只会官官相护,哪里会管我们老百姓的死活,我们除了吃下这个闷亏又有什么办法!”说到最后,程氏忍不住哭起来。
小萝卜:“娘你别哭了,我以后再吃少点就是了。”
程氏听到小萝卜的话却是哭的更加凶狠,梅砚一边上前安慰,一边悄悄察看元朝的神色。
元朝神色坚定,“大婶你放心,一定会有人替你们主持公道的。”
两人坐着马车返回城里,元朝坐在马车里默然不语,梅砚静静地注视着元朝,发现他的眼底流露出失望、无奈、悲凉,还有不易察觉的同情和悲悯。元朝想起了小时候王皇后临终前对他的嘱托。
那时,王皇后缠绵病榻,形容枯槁,幼年的元朝守在床边担忧地望着王皇后。
王皇后:“皇儿,母后恐怕是等不及看到皇儿治理天下的雄伟身姿,这实在是一件憾事,皇儿你今后一定要多多请教王太保,早日习得安邦定国之道……”
“母后,你不要丢下朝儿,母后,你不要走”幼年元朝泪眼朦胧地哭起来。
王皇后吃力地抚上元朝的头,“朝儿,辅政大臣楚治楚大人其人雄才大略,政事上面你可以听他的谏言,但这个人你一定要好好提防。如今我去了,只怕楚大人会对王太保不利,你也会陷入更加孤立无援的境地,所以你一定要照应好王太保一家,不仅是为了母后,更是为了齐国,朝儿,你明白吗?”
幼年元朝用力点头:“我明白的,母后,我一定会保护好外祖一家。”
王皇后望着元朝极其眷恋不舍:“朝儿,对不起,母后以后不能陪着你了。”
话音刚落,王皇后便阖目长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