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倘若得罪的是殿下呢?”
我觉得好笑,他的嘴好像没有他的表情那么惶恐。
“如此,本王倒更好奇了。”谢乾灵沉稳的心性决定了他不会当场掀桌。
章全一阵犹豫后,似是终于下定了什么决心。
-
说回宋墨成临终那天。
交代完留下的证物后,宋墨成眼中一片黯然。
“存思兄啊……我可记得,当初你是为了远离朝堂的乌烟瘴气,才自请外放,挑了阆州这么个政绩没有破事一堆的鬼地方……若非如此,小弟我还遇不上你呢。
“我这辈子……没进过洛阳,没上过朝堂,什么旧臣和新臣,功臣和降臣,文士和武将,太子和四皇子,我是弄不清的。我只知道,假.币就是假.币,造假.币就该罚。
“只是可惜,可惜啊!那些证物,终是要变成党争的工具了。”
-
谢乾灵听完章全的叙述后,垂眸沉思良久。
“看来刺史与宋参军对党争颇有几分厌恶。”
“下官不敢……哦,确有此意,却谈不上厌恶……呃,好像厌恶二字也不算错?”
看得出来章全在表达一种“我厌恶但我不敢说,你要是想告发我,那我可没说过厌恶这两个字”的意思。
“刺史也是洛阳显贵门荫之下长大的人,当知党争与朝政绝无泾渭分明的可能。本王倒以为,实则未必要泾渭分明。纯臣不畏权贵也好,党派争权夺利也罢,最后都是上交证物,立案调查,结果并无二致。”
“下官以为,惩奸除恶与党同伐异,无法殊途同归。查案查的是假.币波及范围,流通数额,铸造地点,商讨的是如何收回假.币不缩减无辜百姓的利益,如何平稳物价;而党争,争的却是犯案者的量刑轻重,是上下官员牵连多少。查案对事,而党争对人……致真乃是下官到任阆州后结识举荐之人,因献户籍统计之策有功而破格授官司户参军。他一生未曾涉足洛阳,不入朝堂,不近党争,可谓至纯。是以,下官适才是想说,殿下党同伐异之余……”后半句已在不言中。
我听得迷糊,却也专注。什么惩奸除□□同伐异……个中区别,我好像能懂一些了。
我又朝谢乾灵看了一眼,嗯,还好,还没生气。除此之外我就什么也看不出来了,因为剩下的他不会写在脸上。
“本王也有一言,刺史且听一听吧。”他这样说。
“殿下请讲。”
“本王奉旨迎亲,还未进阆州的城门,就听闻郡主被困于镇南侯府,守卫森严更甚于往常。侯府内打理大小事务的人叫孟韬,刺史想必认识。只是刺史大概不知,本王进城后不出半天,便有消息传来,说是孟韬和郡主往来密切,时长与郡主提及太子殿下的风姿。郡主闻知后,有意嫁入东宫……请问郡主,可有此事?”谢乾灵的目光落在我身上。
若非场合不允许,这传言真值得我笑上一笑。联姻大事,竟然能扯上“太子殿下的风姿”,着实是高估我的话语权了。
我不答反问:“殿下信了么?”
“……郡主不透露也罢。”谢乾灵收回目光,“此话本身真假难辨,其目的却不难窥见。孟韬一边布下重兵,一边又诱本王前往要人,无非是想逼本王动用武力。硬闯侯府的罪过,够他到朝廷参本王一本。”
章全点头补充:“即便不明着参,也经不住人言可畏啊。”
“因此,本王当时的决定是置之不理。”
“可是下官听闻,殿下后来又……”
“后来又派兵强攻了。”谢乾灵苦笑,“刺史可知为何?”
“请殿下赐教。”
“本王听说郡主有应对瘴气之方,可解当下时疫求药不得的困境。”
“难怪是郡主去采药。”章全眸中闪光,骤然起身向我深深一揖,“郡主为时疫牺牲至此,堪当全城百姓之救命恩人!请先受下官一拜!”
我撑着病体挺直了瘫软的脊背,欠身回礼,并不多言。
章全坐了回去,一阵子的沉思后又看向谢乾灵,眼里光芒犹在,“殿下之意,下官兴许已能略知一二。若是为了党争,殿下不会动用武力中人圈套;但若是为了时疫,殿下宁愿牺牲党争的优势。”
由此类比假.币一事,他同样不会只顾党同伐异,而不顾民生恢复。
谢乾灵轻笑道:“以此事实为据,为本王自辩,刺史可还能接受?”
章全战战兢兢地俯身作揖,“是下官小人之心!殿下为国为民,美名在外,下官竟以恶意相揣测……殿下若有责罚,下官绝无怨言……”
而谢乾灵并没有真的生气,也没有真的责罚,他只是在良久的思索后说了这么一句话:“就请章刺史做个见证吧。将来本王若有机会大权在握,定不会再叫党争污染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