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城边的小山上,一名十八九岁的年轻女子正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她的肩上背着一把棉布包好的琵琶,手里还攥着大包小包的行囊。
女子衣着朴素,鬓边沾染了些细碎的草叶与香灰,豆大的汗珠从额上一滴一滴地往下淌 。
为了躲避白天的那场大雨,女子已于山中一间空庙内停留太久,耽误了不少行程。
即便地面有些湿滑,她的步伐也依旧很快,只希望能早点到达牡丹城内。
雨后的月光被层层水雾所遮挡,朦朦胧胧,只能勉强照得清下山的路。
女子一个不小心,便脚下一崴,重重地摔倒在了地上。
一支榴花发簪,也随即从她的行囊中滑落在地,发出一阵清脆的声响。
那发簪的做工极其精美考究。
簪上的石榴花开得红艳欲滴,美丽绚烂,仿佛一朵翻滚燃烧着的炽热火焰。
女子顾不得疼痛,急忙伸手拾起发簪,然后慢慢地站起身来。
她用袖口小心翼翼地擦净了发簪上的泥土,又小心翼翼地将它塞回到行囊中。
行至一视野开阔之处,女子微微抬头远望,便见山下不远处,有一些稀稀疏疏的灯火,正忽明忽暗地闪烁着。
女子眉目间一阵喜悦,于是便又加快了下山的步伐,朝着那些灯火奔去。
长途的跋涉让她疲惫不堪,这一刻,她只想能尽快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
这个时辰,大部分的人家都已经熄灯歇息了。
只有零星几家未打烊的客栈,还亮着灯火等待着客人。
女子到达牡丹城后,找到一家离自己最近的客栈,便轻轻推门走了进去。
“这位客官住店吗?住几日?”
柜台前睡眼惺忪的店小二,听见有人进门,便立刻揉了揉眼睛,热情地招呼了起来。
“一日便可。”
女子一边小声且有礼貌地回答着,一边伸手捏了捏自己的钱袋。
袋子里的盘缠已所剩无几,也只能够住一日了。
到了房间以后,女子便缓缓走到梳妆台前坐了下来,认真地打量起镜中的自己。
漫长的旅途让她不禁有些蓬头垢面,就连衣服上也溅了不少的泥浆。
女子眉心一蹙,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一路上,她已经多久没有好好地收拾一下自己了。
她缓缓地打开自己其中一件行囊,拿出了一件雕花的妆奁,一套红色的衣裙,还有那一支精致的榴花发簪。
一阵梳妆打扮之后,女子站了起来,再一次看向了镜中的自己。
她身上的那套衣裙,有着红色的上襦,红色的下裙,红色的内抹,就连腰间系着的缎带,也是两条鲜艳的红色。
不管是上襦,下裙,还是内抹和腰带,每一样上,都精细地绣着一枝枝鲜艳似火,婀娜多姿的石榴花。
那一朵朵繁茂又烂漫的榴花,点缀在片片浓绿的枝叶中,恣意地绽放着,骄傲着向世人展示着她那藏不住的热情奔放之美。
她缓缓转动起身子,火红的裙摆就轻盈地飞扬起来。
裙上的石榴花便更像是活了一般,在徐徐晚风中,轻柔而优美地舞动着。
她轻轻地闭起眼睛,似乎还能嗅到一阵淡淡的花香袭来,清新脱俗,沁人心脾。
于是,她脑中万千的思绪,便随着这花香慢慢地飞散而去。
她叫子书丹若。
这是她第一次穿上这套榴花裙。
她本是生活在鸢尾城的一名民间乐师,由于父母早逝,从小便由乳母莞娘抚养长大。
莞娘不但勤劳善良,还视她如己出,精心照料,万般疼爱。
精于女红的莞娘,用自己半生的积蓄开了一家小小的衣料坊。
大部分时间卖卖布匹,偶尔也顺便做点裁缝和刺绣的活儿。
在莞娘用心的经营下,虽谈不上大富大贵,但她和丹若,起码算是过上了衣食无忧,闲适自在的生活。
丹若喜欢琵琶,莞娘便替她寻来了鸢尾城资历最高的老艺人,教她识谱弹琴。
十几年过去,丹若技艺修成,便进入了鸢尾城最大的花楼—沁芳楼,任琵琶乐师一职。
虽说身处烟花之地,但丹若却十分中意自己的这一份差事。
她很享受坐在角落里,默默地给台上花娘们伴乐的感觉。
不用说话,也不用应付麻烦的客人,只用专心致志于自己手中的乐器。
偶尔还能听到文人墨客们吟诗作赋,谈论政事,开阔不少眼界。
丹若本以为这样平淡幸福的日子能永远持续下去,但一切,都在数月之前的那一个夜晚戛然而止了。
她还记得,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那夜之前的某一天,做着绣工的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