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日的傍晚,御驾到了玉泉山。
第二天,天气愈加晴朗。暖洋洋的太阳,用它那温润的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玩心未收的泰定帝决定,游幸西湖[颐和园的昆明湖]一天。
有关玉泉山的记载,总与“玉泉”相伴。玉泉山一带,作为风景区载入史册的,是金章宗的七次巡幸。不过,记载甚是简略。到了元代,赵著的碑记才有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燕城西北三十里有玉泉,自山而出,鸣若杂珮,色如素练,泓澄百顷,鉴形万象。及其放乎长川,浑浩流转,莫知其涯……草树烟霞,风云月露,朝夕变态无穷。凡来览者,若历物外。山有观音阁,玉泉涌出,有玉泉二字刻于洞门。泉极甘冽,供奉御用。
西湖的西南处,建有一处石舫,舫身系用巨石雕砌而成,通长十丈有余,有中式舱楼,大汗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鱼垂钓。
【一】《陪幸西湖.其一》达普化.诗
鸡翘辉凤渚,豹尾殿龙骧。
驾拥千官仗,帆开百尺樯。
属车陪后乘,清道肃前行。
河汉元通海,湖山远胜杭。
经纶属姚宋,制作从班扬。
瑞绕金根动,声摇玉佩锵。
泰定帝端坐在龙椅上,面前支起好几根鱼竿。看着湖里的鱼儿就是不上钩,便着急道:“为何不上钩呢?”
达普化说:“龙之威,连鱼儿都要退避三舍。”
泰定帝看了达普化一眼,问道:“还有谁,退避三舍?”
达普化笑而不答。
皇帝又问:“听说,汉臣对朕的意见甚大,你可知缘由?”
达普化回奏:“汉臣迂腐,他们感觉从仁、英时代的意气风发,突然降至现如今的不够重视,他们设想的许多治国理念,便得不到采纳,似乎有一种‘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感觉,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吃闲饭的……”
“吃闲饭,还不好?朕还白养活他们呢!”
“所以说,汉人迂腐么!”
“不对啊,朕并没有不重用汉人呀!”皇帝辩解道,“张珪不就一直在朝廷做平章政事么,这在他们大宋,可是宰相级别的人物。”
“张大人,已是花甲老人,身体又不是很好。”达普化仔细地奏说,“也许,汉臣们以为,张大人已没有什么作为了。”
皇帝沉默了片刻,又问:“卿难道想了一路,也没能为朕想出一个可以胜任的主考官?”
“臣在集贤殿做修撰的时候,恰巧遇到一个人,感觉他来做这次的主考官,十分地合适。”
“谁?”
“虞集,虞伯生。”
见鱼不上钩,皇帝便抛下鱼钩,起身问道:“虞集是何许人也?”
达普化说:“虞伯生,祖籍成都仁寿[今眉山仁寿县]人,是南宋丞相虞允文的五世孙,其父虞汲曾任黄冈尉,宋亡后,徙临川崇仁[江西抚州崇仁县];其母,是国子祭酒杨文仲之女,称得上是文学世家。臣以为,让虞伯生来做主持这次会试,一定能够胜任。”
“他本人,名声如何?”
“素负文名。”达普化说,“他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在文学方面,又和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称为‘元诗四大家’。”
“只会写诗填词有什么用?”泰定帝面带不悦地说,“朕要选拔的是治国兴邦之能臣。”
达普化奏报:“当初,拜住丞相在世的时候,本想越级重用虞伯生。那一年,虞伯生因亲人去世回四川去了,但拜住不知;在向先帝举荐后,却找不到虞伯生本人了,便派使者前往蜀中寻访于他,未能找到;又派人去江西寻访,仍未见;去年,臣去湖州传旨,正逢虞伯生在吴兴为赵子昂[赵孟頫]扫墓。臣便告知此事,他才受命入朝,但不幸的是,英宗皇帝和拜住丞相双双遇难……”
正欲上御舟,皇帝却戛然而住脚步,回头对内臣说道:“你,去传旨,让虞集速来西湖见朕。”
【二】《院中独坐》虞集.诗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
虞集一直赋闲在家。
这天中午,突见内臣来家宣他进宫、觐见,便匆匆换上汉式官服,急急地来到西湖觐见圣上。
一见到虞集,皇帝根本不提会试之事,却问:“新年伊始,依卿之见,朕现在最要紧的,是做什么?”
虞集想都没想,张口就来,“春耕。”
“春耕?”皇帝又问了一遍。
“对,就是种地。”
“种地是农民的本分,他们自会依时耕种,依时收成的。”
“臣的意思是请陛下,亲自耕种‘一亩三分地’。”
“什么意思?逗朕玩儿呐?”皇帝笑道,“朕怎么可能干得了这等粗活?再说,这要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