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女生耽美>临安雨霁(科举)> 第七十一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一章(1 / 2)

自从听说上舍生有这好处,为了早日见到心爱的姑娘,杨昉的求学态度如饥似渴,几近疯狂。

他今春会试吃亏就吃亏在不通算学上,以往朝廷科举取士都是重八股轻其余诸科,参加会试的举子万万没料到会有算术题。

杨昉是个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图强的有志少年,他此次来鹅湖书院游学,是为了补算学来着。

鹅湖书院不仅教授学子算学,还有季末的选考,成绩亦会算到总考核中去。

这段时间,杨昉主要把精力用在算学上,凡是算学好的同窗他一个都没放过,挨盘向人请教。最令他不解的是,他这个大表弟不知道脑子怎么长的?这么晦涩难懂的算学,居然也能学的头头是道。

谢霁得知杨昉的疑惑后笑道:“家里的书你肯定没看完吧?!”

“谢家藏书楼里有算学相关的书目?”杨昉惊住了。

“有不少呢,当初我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期间才演算完,每天都废寝忘食啊!”谢霁摇了摇头叹道,哪有那么多天赋异禀啊,都是一点点的认真学起来的。

杨昉闻言心里平衡了!他就说,这算学不是人学的吧,连阿霁这等聪慧过人的人都实打实的学了三个月,更遑论别个。

杨昉只是感慨一下,然后继续埋头苦学,奋起直追。有不少当世鸿儒,他们认为学习圣人德行才是最重要的,学问当推四书五经,别的都是微末小节,学子们不应该过多的分散精力。

大齐文风鼎盛,各个书院之间常有大儒来讲经论道。

鹅湖书院作为唯一一个开设算学学科的书院,在朝廷闹出“野无遗贤”的笑话后,迅速收揽了不少大齐的顶尖人才,由此也成了江南书院里的众矢之的。

许多书院的大儒借着讲经论道的由头,对鹅湖书院大加批判,痛贬其为异类,为世道所不容。

但无论外面的大儒如何说道,来鹅湖书院求学的举子们却是络绎不绝的,就算错过了入山大比,错过了第二次开山门的时机,他们宁愿借读旁听,也要在鹅湖书院求学,难怪其他书院的老学究们气得吹胡子瞪眼呢。

今日,大齐鼎鼎有名的鸿儒程津来鹅湖书院讲经论道。程津此人是宣宗朝的进士,翰林学士致仕,致仕之后在家乡兴办了一所九思书院,任九思书院的山长。

本来九思书院也是人才济济的,可是鹅湖书院出了个一代文宗谢壑。所以自九思书院诞生以来就一直被鹅湖书院压一头,他自己本人是不怎么服气的,总存了与鹅湖书院比较的心。

这次鹅湖书院因为开设了算学一科,惹了江南诸书院的众怒,此刻正处于风口浪尖上。程津此时来鹅湖书院讲经的目的很耐人寻味。

起先,每个大儒来讲经谢霁都去听,后来逐渐发现这些大儒有的水分也很足,听了完全是浪费时间。

是以,听说了程津此人的来历后,他拿着书本去了静心堂默书,没去凑这份热闹。

反而是齐天临因为没在静心堂抢到位子,姑且来听程津讲经打发时间。

四书五经翻来覆去就那些内容,数百年的科举下来,经书题被出遍了,士子做文章也做遍了,实在是难有新意,不少老学究为了博人眼球,学问越讲反而越狭隘,实在是有违圣贤君子之道。

就比如此时,野无遗贤的笑话是朝中权臣为了巩固权势而闹出来的,这些所谓的鸿儒们不敢招惹权臣,反而批判鹅湖书院开设算学有违正道。

齐天临正听得百无聊赖,见台上那个白胡子老头说的唾沫星子满天飞,仿佛鹅湖书院做了什么叛逆不道的坏事一般。

平时在外面批判批判也就得了,万万没有堵着人家家门口上来骂的道理。

程夫子喝茶润嗓子的空挡,齐天临举手示意,程夫子点点头道:“你说!”

齐天临站起身来,朝程夫子作揖道:“听闻程夫子曾做过武定府的知府,武定府在黄河下游,常年受洪涝影响,学生有一个疑问,还请夫子解惑。”

“可讲。”程夫子精神矍铄的说道。

齐天临扬声说道:“在黄河下游兴修水利往往是个大工程,常常数县通力合作,按照所在县财力大小征调民力,假设武定府需筑堤起四县夫,分给里步皆同齐,阔二丈,里法三百六十步,步法五尺八寸,人夫以物力差定,甲县物力一十三万八千六百贯;乙县物力一十四万六千三百贯;丙县物力一十九万二千五百贯;丁县物力一十八万四千八百贯。每力七百七十贯,科一名,春程人功平方六十尺,先到县先给。今甲乙二县俱毕,丙县余五十一丈,丁县余一十八丈,不及一日,全功。欲知堤长及四县夫所筑各几何?”

齐天临此言一出,众学子面色不一,家里有在朝为官的几乎同时了悟,什么假设要修堤?什么甲乙丙丁县?这不就是当初程津做官时筑堤没修明白,底下人欺下瞒上,致使府库银两亏空,大堤落成前一天上游行洪,致下游沿岸百姓受灾严重,被武定府的百姓联名去汴京告御状,程津因此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