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你去进货,东西肯定多,要不要我去帮你扛东西?再说,有个男人跟着去,路上也能有个照应,也更安全不是?”
陈秀兰白他一眼:“我算是看出来了,你们父女两个就是想一起去。你们两个都去了,蘅蘅怎么办?也只能带着去。四个人去的花销,那能跟一个人去比吗?”
姜蘅仰著頭听了半天,别的没听出来,要去省城的意思听懂了。听到自己的名字,当即举手:“妈妈,我也想去省城,我还没去过。”
姜荀表示支持:“蘅蘅的功课,我可以帮她补,没问题的。妈,必要的投入是为了得到更大的产出。妈,要舍得投资,才能有大回报。”
“……你闭嘴!都是你引出来的,滚去做作业。”
“是,这就滚。”
姜荀滚蛋,顺便拉上姜蘅一起滚。
虽然被陈秀兰骂了一顿,但姜荀凭借着对她妈的了解,知道她动心了。她爸对她妈的了解不比她少,他已经暗戳戳的在收行李,特别积极主动。
姜荀见状,也暗戳戳收拾自己和姜蘅的。什么都不用带,只要带一两身换洗衣服就行。出门在外,条件有限,需要克服的地方,还是要忍耐一下。
陈秀兰无语的看着这父女俩,头疼的摆手:“算了,我也管不了你们,随便你们吧。”
嗯,决定不了的时候,她选择了摆烂。
姜荀、姜蘅的假,是姜财兴出面去请的。算上路上来回的时间,最少也要请一个星期。这么长时间的假,不去跟班主任当面说,那是绝对请不下来的。
姜荀、姜蘅的班主任都是语文老师,两人一个办公室。姜财兴才把来意说了,张老师就皱起眉头:“请这么长时间,姜蘅的学习怎么办?”
姜财兴:“她姐姐可以带着她自学,就是要麻烦张老师把请假期间要上的课程内容告诉我们一下。”
“姜荀教她吗?”
张老师眉头舒展了些。姜荀现在在学校里是“名人”,不止小小年纪就能发表文章,听说学习也很有方法。
张老师问:“平时在家姜荀也教她吗?”
姜财兴:“是。姜蘅的學習都是她姐姐在操心,我们大人没管过。”
张老师点点头:“行吧,我这里可以同意。不过,你们要请的时间长,还需要去校长那里签个字。”
张老师签了姜蘅的假条。姜荀请假比姜蘅容易些,因为她的成绩就摆在那里。平日里在学校也很自律,余春华也教了她两个多月了,对她的自学能力心里有数。
余春华给姜荀签假条的时候,张老师好奇的问了一句:“姜荀,平时还在写故事吗?”
“还在写的,我比较爱好这方面。”
“哦?那有发表的吗?”
不止张老师,没课留在办公室的其他老师都看了过来。毕竟这多年,能自己写故事发表的,也只见过姜荀这一个。
姜荀:“最近在给《故事大王》写连载,在上面发表了一个长篇儿童故事。”
张老师讶然:“换杂志了?哎,这本学校没订,难怪我们不知道。怎么不在《故事会》发表了?”
姜荀:“《故事会》的编辑老师知道我的年龄,觉得他们杂志比较偏向成人化,不太适合我,给我推荐的《故事大王》。”
“……这么说,确实《故事大王》更适合你。真好啊,有这种才能。等我找来看看,拜读一下。”
“张老师过奖。”
闲聊了几句,余春华签好假条,让姜财兴拿着去找校长。
校长对姜荀的学习能力比较了解,没为难她们,一说清楚就同意了。不过,在给假条签字后,他从抽屉里拿出两本书,递给姜荀:
“……我看五年级的课程,对你来说没什么困难,基本都掌握了。这是六年级和初一的数学课本,以后我的课堂上,你可以自学这两本,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来问我,我可以指导你。”
这姜荀没想到,把课本接到手里,翻了翻,都是旧书,上面还有写过的字:“杨老师……”
校长微笑:“人生学习的时间就这几年,时间宝贵,不要浪费。能学得进去,就多学一点。”
“谢谢您,杨老师。”
姜荀抱着书,诚心诚意的向校长鞠躬致谢。姜财兴也很感激:“杨老师费心了,这个书的费用……”
校长摆摆手:“没什么,都是旧书。六年级的是我用过的,初一的是我跟中学部的老师找来的,没什么花费。哈哈,姜荀真要感激我,以后有新作品,记得送老师一本签名样刊,让老师第一时间拜读你的佳作。”
“是。”
姜荀答应的掷地有声,决定交下一期稿件的时候,跟编辑提一提。
请好假,一家子跟房东说了一声,收拾收拾便踏上前往省城的班车。周日出发,在下个周日前回来,请一个星期的假正好合适,时间很宽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