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住在学校,跟同事们的交际越来越深,宛代碧发现大家非常推崇洋人的洗护用品,也就是现在大家非常熟悉的花洁,一瓶洗发精的价格可以抵得上教师一个月的工资了,要知道当时大学教师的工资可能是普通沪市市民一年收入的两倍不止。
就这样,洗发精还是供不应求,而且洗发精这种东西是消耗品,是需要反复购买的,此时,整个上流社会都为这种新颖方便的清洁方式着迷。
看着在英格立普通市民就能消费的日常用品在国内如此高价的售出,宛代碧觉得非常气愤,找到了同校化工系的老师了解这类产品的制备难度。之后联系了不少留学归来或者沪市本土的有识之士,投资开设了老一辈人非常熟悉的国民品牌,千凤灵。
众人从制作工艺、生产设备多方面进行技术突破,终于在两年后可以进行小批量的人工生产,虽然盈利肯定不如花洁,那时花洁的生产技术非常成熟,而且已经掌握了蒸汽发动机生产的技术,而夏国当时对于蒸汽机的技术要领完全没有概念。
不过这一产品的问世,也刺激的花洁的产品价格下调,甚至故意把价格压到低于千凤灵的盈利点,希望以此来击溃这个对手。不过原本大家也不是纯粹为了利益来做这件事,宛代碧甚至提前预料到了花洁会打价格战,产品全部由学校的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专业生产,因此市场需求量的降低对千凤灵的影响不大。
等到第五年,千凤灵已经掌握了更为成熟的技术,通过宣传手工制作,把高端产品的印象打了出去,同时日常线也采用符合国人的审美的包装,正式站在了花洁的对面。
至此,家国情怀、女性成长、实业救国几大亮点已经完美的融入进了剧情中,虽然观众们不知道后续还会有更多亮点的塑造,在缺乏好剧和关注女性的电视剧的多重需求下,网络的热度全面爆发,期间也离不开两位金主爸爸——花洁和千凤灵的支持。
虽然花洁在剧中主要是作为对立面的角色,但剧中花洁老板拒绝利用殖民国企业的身份压制千凤灵的决定,要求己方只从商业的角度上与对方开展竞争这点也让不少观众叫好了一波,事实上,这就是当初花洁进入夏国的策略。
原本的观众群体是家长带动儿女、孙子、孙女,后来年轻人之间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最终实现了《宛代碧》全民自来水的局面,对于两位金主爸爸来说他们真是笑的合不拢嘴了。不仅是品牌得到了一波宣传,销量也是实打实的蹭蹭蹭网上涨啊!尤其是三、四线城市至郊县市场。
原本近年来就受到诸多国货及国外的新兴品牌的冲击,花洁的市场占有率有所下滑,也开始准备从二三线城市向下沉市场开拓了,随着夏国人民收入的增加,花洁的洗护用品早已不是奢侈品,只是很多下沉市场的消费者习惯使用价格更实惠的产品,还没有转变消费习惯。
但电视剧频道原本就有大量像肖奶奶、刘奶奶的这种大龄老人收看,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只是农村地区的电视剧频道的受众更为广泛,上至奶奶下至小媳妇、小女孩儿都爱看电视剧,在只有一台电视的情况下,通常大家也是奶奶们看什么,大家一起看。
于是大家都回忆起来小时候觉得花洁或者千凤灵是多么的高不可攀,现在大家有钱了,手头宽裕了,不能好好补偿补偿自己么?千凤灵、花洁都试试,就是要用个开心!
而千凤灵与花洁不同的是,花洁这几年开始做护肤品了,只是这些品牌在农村市场知名度太低,所以这波大家首先消费的就是花洁的洗护用品,毕竟它家的洗护用品门类非常齐全,洗发水、护发素、沐浴露、身体乳、爽身粉……
而千凤灵的洗护用品这几年其实在农村市场的开发做的本身是比花洁稍好的,毕竟主打一个性价比,但是千凤灵的护肤品其实也是想进一步打开农村市场的,只是大家的观念也是保留在用用宝宝霜就行,千凤灵太贵了不实用,虽然村里便利店一直有进货,但货物流通效率其实一般。
这波植入广告一打,千凤灵的护肤品重回大家的视野,销量也是疯狂增长,虽然有提前多备货,但是完全填补不了猛增的需求,此时千凤灵生产线正在疯狂加班,并且把城市里的库存先往郊县市场调配。
千凤灵和花洁两边都觉得这个植入广告植入的效果非常给力,直接赞助给节目组和牵线搭桥的邬玟悦工作室让他们拿各自旗下产品当奖品给粉丝抽奖,花洁甚至还拿出了自己高端线的产品,千凤灵则是给出了全家福式的大礼包,这波操作把互联网上的热度推向了新一波的高潮。
线下这两家也没有放松,本来这波消费的主力军就不是互联网的主流群体,实体消费是他们生活中更为熟悉的消费方式,两家都获得剧组的授权赶制出来一批海报让各个地市抓紧印刷张贴,务必让每个村的小卖部都能看到电视剧主题的海报以及自己的产品!
花洁和千凤灵还准备推出《宛代碧》主题联合套装,以及各自的主题套装,原本内部还在讨论万一电视剧后期崩了,或者热度维持不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