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内,发生几乎同样的剧情…… 李二陛下接到房俊的奏报,便阴沉着脸。 起先他对房俊胡搞一气颇有微词,只是觉得房俊办事一向靠谱,所以未曾表露出来,心里却是总归有些不满的。身为一军主将,便宜行事、随机应变固然重要,但是紧紧抓住战略目的坚决不动摇更重要! 若是每一个主将带兵打仗的时候都能这般随意而为,想干嘛就干嘛,岂不是天下大乱? 他能忍,别人却不能。 大运河的开通,使得关中对于江南的掌控愈发严谨,江南稍有风吹草动,关中这边马上就能察觉。萧瑀凭借兰陵萧氏的势力在江南大肆招募矿工,朝堂之上这些官员岂能不知? 开始的时候还以为是萧瑀发现了大矿,打算私底下开采,一些与他平素作对的官员便暗地里开始收集情报,打算到时候狠狠的参上萧瑀一本。山川河泽皆乃国有,山里的矿藏更是明文规定属于国家,谁敢私底下开采,捉到了那就是仅次于谋反的重罪! 跟国家争利,想死么? 然后大家便发现原来不是那么回事儿,居然是帮着房俊招募工匠…… 于是房俊强占倭国佐渡岛的事儿便被捅了出来,一群闲着没事儿的御史言官顿时兴奋了! 话说这两年朝中固然风波不断,但是自侯君集谋反之后,大事儿还真就没多少。世家门阀都参与了皇帝发起的“东大唐商号”,在海外疯狂敛财,一船一船的货殖运出去,一船一船的钱财拉回来,这等财富积累的速度远远超过世家门阀数代人几十年的积蓄,使得这些人已经渐渐的看不上田地出产的那一丁点儿财富…… 给佃户们减点租税算得了什么? 几百亩田地的租税还及不得一船瓷器的利润,为了租税那一丁点儿的蝇头小利把乡里乡亲的佃户们逼得家破人亡,把自己搞得恶名远扬被人指着脊梁骨骂娘,有什么意思? 甚至有些农户遭遇疾病、意外等等措手不及之厄运,世家门阀反倒能够慷慨解囊,助其渡过难关。 于是乎,民风淳朴,乡邻和善。 朝廷官员绝大多数都是出身世家门阀,家中财源广进,那些喜欢捞钱的官员也渐渐收敛起来。若是因为貪污而被陛下责罚丢了官职,甚至于牵连家族被驱逐出“东大唐商号”,那岂不亏死? 有那精神还不如多干几件正事儿,刷刷政绩。 于是乎,官员廉洁,吏治清明。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海外大量的财富涌入大唐,居然使得庙堂上下一片和谐,精神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 于是乎,御史言官们郁闷了,因为忽然发现没事儿可干。 官员们都不作奸犯科了,世家门阀也不压榨百姓了,你让他们弹劾谁去? 正是这等情形下,房俊“不务正业”强占倭国佐渡岛的消息传开,闲的蛋疼的御史言官们自然兴奋莫名,各个磨拳擦掌,打算好好的弹劾房俊一番! 可惜没等大家准备好材料呢,事情又有了陡然的变化。 人家发现了一座大金矿…… 做事情的过程很重要,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道路走的对,即便没有一个好的结果有时候也可以接受。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若是好的结果有了,你所有的手段所有的选择似乎都无所谓了,因为追根究底,所有的一切手段、选择,都只是为了追求这个完美的结果而已…… 眼下房俊便是如此。 你说他不务正业瞎胡搞,怎么都行,但问题是人家发现了大金矿,那么所有的质疑批评都变得无足轻重,甚至有些世家门阀出身的御史言官已然顾不得弹劾房俊了,而是将此事赶紧报于家族之中,请求族长、族老们赶紧定夺,“东大唐商号”可是有着大家的股份,那么这个“大金矿”是否会被见钱眼开的皇帝陛下侵吞。 说起来似乎大逆不道,有些将李二陛下瞧扁了,但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皇帝陛下现在心心念念振兴科举,试图将科举推行天下,成为大唐取仕的唯一途径,让所有的寒门子弟都能够凭借才学参与进来,而非再如以往“九品中正法”那样按照氏族门望择取入仕。 而教育资源是把持在世家门阀手中的,他们为了垄断政治,自然不肯轻易将手里的资源交出去,那么意欲让寒门子弟也拥有学习的机会,普及教育就是必须的。 大力推行普及教育,这就需要海量的金钱去支撑,教师、书籍、课本……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钱。 华亭镇成立市舶司以来大量抽取商税,这已经让皇帝看到了“发家致富”的希望,若非世家门阀共同抵制,恐怕商税早已在全国施行,而非只是眼下收取由华亭镇市舶司进出之货物的税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