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第50章 忌上朝(求追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章 忌上朝(求追读)(1 / 3)

太阳照常升起。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万物皆洁齐而清明。

宜,安葬、祭祀、迁坟。

忌,上朝。

宫苑里留下的只有尘埃和余烟,飘散在屋檐墙角之间。

百官入列。

杨仲依然在百官之首,叩首朝拜。

“先帝是昏君吗?”

“天贤天贤,天贤一朝的天子,当真是用能任贤吗?”

天贤是先帝在位时的年号,刘恪开口就是一句,直接把刚拜完的朝臣吓得不轻,无一人敢发话。

那是你爹,昏不昏你还不知道啊?

最后依然还是杨仲出列,拱手行礼道:

“先帝于危难之际,登临大位,虽未力挽狂澜,但仍有可取之处,只是时势如此,造化弄人,并非昏君。”

“那诸卿就先看看这封《治民疏》吧!”

刘恪立即让人四下传看。

越看越不对劲,痛批先帝也就算了,怎么把世家门阀也给批判了一番?

大汉沦落至此,是因为重用世家门阀的原因吗?

就算是,咱也不能承认啊!

一名出身世家的大臣立即出列,反驳道:

“此疏名为《治民疏》实则不过是借“治民”一词,追名逐利,以为扬名罢了!”

“这是何人所奏?!陛下若是以此行事,只是送其一世美名,于社稷无用!”

没毛病啊,这个大臣分析的还挺对。

刘恪不仅知道写奏疏的人,是为了追名逐利,还知道那人就是图这一世美名来保命。

可这重要吗?

他要的只是治民疏的内容!

一个打击世家贵族的借口!

一个光明正大捞钱捞粮的理由!

阳光斜斜照入殿中,能看得见空气中漂浮的尘埃,刘恪环视一周,沉声道:

“你们都是先帝老臣,先帝真的没有被你们蒙蔽吗?”

大臣们齐呼:“陛下明鉴,我等俱是一心为汉!”

杨仲出列,他就是世家贵族出身,而且是门阀中的门阀。

当年力主南迁,原因之一,便是因为吴郡杨氏,在南方有势力有人脉。

要不怎么连箫元常,都是其门生故吏?

五朝老臣,可不只是活得久,人脉背景相当复杂。

“《治民疏》确实是金玉良言。”

他先做出了肯定的回答,随后话锋一转:

“只是以老臣所见,奉上奏疏之人,必然久在民间,不懂朝廷的为难之处。”

“汉室南迁,这半壁江山,想要治理,自然得重用悉知地方政事的南方世族,若是臣等真的蒙蔽圣听,尸位素餐,何来这二十年?”

杨仲说的也是事实。

没有南方的世家贵族出力,大汉撑不了二十年。

要知道当年东胡三番四次南下,朝廷还未南迁时,就已经是皇权不下郡县的情况了。

中央的声音已经很微弱,不然也不至于东胡第二次南下时,援军都没赶到,以至于廉汉升不得不带着三万人孤军血战,才能退敌。

杨仲继续有条有理的说着:

“只是《治民疏》中内容,过于激进,祖宗之法不可变,若是贸然轻动,后果不堪设想,臣以为言过其实,过于忧患,只是些扰乱朝政之言,不足以取信。”

杨仲相当于世家大族们的一个代言人,自然不会让世家子弟在朝中的利益受损。

先是承认,稍稍后退一步,说这《治民疏》是有道理,但同时指出其言过其实,但全都是空话,是屁民在空谈国事,过于忧患意识,而非从实地出发。

还举了例子,说有世家子弟一心为汉,才撑了这么久。

最后来一句祖宗之法不可变直接定性。

劝谏可以,如果以此为改革,那就大错特错了。

“祖宗之法不可变,变了的,便不是祖宗之法咯?!”

刘恪将桌案上的果盘猛地一砸:

“看看老顺平侯是怎么战死的!”

“看看廉老将军是怎么黯然辞官的!”

“再看看大汉是怎么连半壁江山都丢了,只剩一城之地!”

“最后这一城之地里头,还有人造反!”

“造朕的反,造大汉的反!!!!”

“一个个口出冠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