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姑大呼杨奶奶偏心,“要是我小时候这么干,你不得撵着我在村里打两圈啊。你不是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么,怎么到梅梅你就不棍棒了?”
杨奶奶斜着眼睛看她,特别理直气壮地承认自己偏心,“以前家里七八个娃,养活了就算不错了,现在一家就一两个,宝贝蛋蛋,打不下去。”
杨大姑其实也不过是凑趣,跟妈妈撒个娇,听了杨奶奶的话,嘿嘿笑着不说话了。
丸子炸的金黄,杨奶奶用筷子拨动着翻一下面,又把炸好的丸子夹出来控油。刚出锅的丸子,外脆里嫩,热乎乎,油汪汪,最是好吃。杨奶奶夹一个丸子喂给杨大姑,就像他们还是小孩子一样。
“你爹说正好趁着梅梅感兴趣,要教她做饭哩。”
“家里也不缺人做饭,干啥要教她做饭?”杨大姑不理解,“你刚还说宝贝蛋蛋呢,宝贝蛋蛋人家现在都不舍得娃干活,电视上都说了,啥小公主小皇帝的。我家那位,结婚这么多年了,也没见给我舀一碗饭,那天,文文说饿了,人家当爸的颠颠给她闺女舀饭去了。”
“又不指望她做,但是得会。”杨奶奶也有自己的道理,“家里没人在的时候,她能把自己喂饱照顾好就行。”
“学会了做饭,做一辈子饭。”杨大姑笑着抱怨了一句,“反正我不想文文跟我一样,我就想让她现在松快松快。再说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我就想她将来跟元月一样考出去,有个稳定工作,你看元月,结婚了不还是一样不用做饭。不会就不会了,将来找个会做的。”
杨奶奶不赞同,“谁有都不如自己有,还是得自己会。这都是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了才能把自己照顾好。将来娃长大了,飞得高了跑得远了,你还能照顾一辈子?”
杨奶奶教育起闺女来,大道理一套一套,不过等闺女走了,她跟杨爷爷一起做酱黄瓜的时候,她就犯愁了,问杨爷爷有没有想好,先让梅梅学啥。
菜园子的黄瓜结的多,除了新鲜吃的,每年都会做酱黄瓜来配粥下饭。摘来的黄瓜洗干净,纵向切开,再切段,撒盐腌出水分,这样腌好的黄瓜吃起来才脆口。
杨奶奶双手捞一把腌好的黄瓜,使劲挤压捏攥,把水分挤掉,放在另外的竹簸箩上。杨爷爷剥了一碗蒜瓣,准备好配料,在煤气灶上熬酱黄瓜的汁子。
杨爷爷挥着大铁勺搅拌酱汁,想了下,问:“梅梅现在会干啥?”杨爷爷虽然也经常会给杨奶奶搭把手厨房的事,不过大多时候厨房还是杨奶奶的主场。
“梅梅平时帮忙择菜洗菜,剥蒜剥葱,捶蒜泥,刮洋芋皮。”杨奶奶一边回忆,一边说。这一数就发现杨梅梅会干的还不少哩,于是她衷心地夸道:“我家梅梅又懂事又能干!”
杨梅梅在教室上课呢,就见杨奶奶的名字后面的数字又开始涨。不过,她已经习惯了,肯定是奶奶又在家里想她了,嘻嘻。杨梅梅花了一秒钟想奶奶,就被同学催了:
“想出来没有?快点报答案。”
“想不出来。”杨梅梅拍着桌上的本子,笃定地说,“我肯定没学过这个词。”
同学于是更得意了,仿佛赢过杨梅梅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本子上这个题目就成了他的秘密武器,又拿去考其他同学。
上课铃声也拦不住他的热情。作业本那一页被撕下来,考完了周围的同学,又扔给远处的同学。李老师来教室的时候,远远听到吵闹声,就在窗户外面观察了一会儿,把不遵守纪律的人全记下了,进来在教室里走了一圈,把所有小纸条一网打尽,抓了一把在手里。
被老师教训了一顿,大家终于安静下来,老老实实拿出作业写。李老师在教室守了一会儿,就踱步出去了。
白老师从厕所出来,迎面遇上,就跟李老师一起走。
“李老师,这回期中考,两个班的数学成绩都不错啊。”
“还行,还行。”李老师虽然嘴里谦虚,表情可是很满意。
白老师跟着李老师一起走到了她办公室,李老师坐下才想起手里还拿着刚从教室收上来的小纸条。李老师跟白老师很熟悉了,也不客套,坐在椅子上拆开小纸条看起来,这一看,她就乐了。
“白老师,给你看个好玩的。”
李老师把纸展平往白老师那边推了推。只见纸上画了一座简笔山,三个山尖并列,两边的矮,中间的高,山峰上写着“泰山”二字,然后山峰旁边画了一只眼睛,眼睛还细细地描画了卷翘的睫毛,细节十分到位,然后旁边画了一个对话框,里面写着“这是啥?”
“这是啥?”白老师也同样疑惑。
“我在教室外头听他们说猜成语呢,你看这个还挺形象,一下就猜着了。”
白老师:“有眼不识泰山?”
李老师点点头。
白老师干脆也拿过一张纸条展开看,这一张上面画了个单膝跪地的人像,两人对着猜了半天也没猜着意思,只好又去看其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