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未亮,卧室门外就传来动静,还伴随着“咩咩”叫声。
杨奶奶翻身坐起:“老头子,拉灯吧,睡不成了。”
杨爷爷就伸手拉一下灯绳,顶棚的灯泡亮起昏黄的光,他看一眼墙上的挂钟,“还不到六点呢。”
杨奶奶起床,把从别人家讨来的羊奶热一热,用塑料奶瓶装着,这才一边摇一边打开门。门刚开了一条缝,就挤进来三只小羊羔,围着她咩咩叫个不停。
“一个一个吃。”杨奶奶说着就把奶瓶喂了最前头一只小羊,伸手护着它快吃。另外两只吃不上,着急地直顶这一只。
杨梅梅趴在炕沿,伸手垂在炕沿外,嘴里叫:“咩咩,来呀,来我这里呀!”
可惜,一向受欢迎的杨梅梅注定要碰壁了,小羊羔这会儿除了杨奶奶手里的奶瓶,谁也不认。
经过五个月孕期,家里的母羊在年后产下三只小羊羔,小羊羔雪白可爱,也很健康。杨奶奶盘算着小羊羔卖了,能得一笔钱,母羊还能继续产羊奶,家里鸡蛋就能省一笔了。不过,计划不如变化快,母羊产下小羊后,不知没护理好还是本身就伤着了,竟然生病了,杨奶奶和太婆护理了几天,还是不见好,只得请了羊贩子,把母羊卖了。
小羊羔刚生下来,不好养活,也卖不上价,只好在自己家里养一养再做打算。院子里太冷,小羊羔被放在开间,大竹筐里垫上麦秸秆,晚上它们就睡在里面。天不亮,饿醒的小羊就都来顶门找“妈妈”了。
杨奶奶喂完了小羊羔,立刻就把它们赶出卧室。杨梅梅也穿好了衣服,骑着自己的小三轮,带着三只小羊羔在外面玩。
小羊羔已经养了有一阵儿了,小腿长结实了,跟在杨梅梅身后蹦哒,一会儿从左边超车,一会儿又从前面绕去后面。
院子角落里,半截石棉瓦搭的羊棚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栓羊的木柱子空留了一点绳子磨出的痕迹。因为天气冷,连夏日里令人烦躁的羊膻味都几乎闻不到了。
杨梅梅指着羊棚,对小羊羔说:“这是你们的家哦,你们的妈妈就住在这里的。”她看着空空的羊圈,补充道:“它现在不在家。”
她还小,并不理解死亡或是别离,或者大人们下意识避开了给小孩子传输这些。
天气彻底暖和起来时,杨奶奶叫了羊贩子,把三只小羊羔卖掉了。又有一天,杨爷爷听人家说石棉瓦有毒,会让人的肺病,赶紧把那半截石棉瓦搭的羊棚子拆掉扔了。这下子,母羊在家里的痕迹彻底不见了。
等杨妈妈出月子时,杨梅梅从邻村的小伙伴家里讨了一只黑背犬幼崽回来,杨爷爷和太爷就在原先羊圈的位置重新搭了一个羊毛毡顶棚的狗窝。
“妈,咋突然要养狗了?”杨妈妈逗了逗还在小竹筐里安家的小黑背。
杨奶奶没好气的说:“还不是梅梅,见人就说咱家要养狗,让人家找到小狗崽给她留一个。”
杨梅梅骄傲挺胸膛:“我说的。”
杨奶奶:“……”并没有夸你的意思。
杨妈妈忍着笑教育她:“梅梅,小孩子不可以乱说话。比如咱们家没打算养狗,就不能跟人家说要养狗。”
“咱们家要养的啊!”杨梅梅很理直气壮地反驳。
“谁答应要养的?养狗狗是个大事情,小孩子不可以自己做决定。”
杨梅梅伸手指杨奶奶,“婆婆答应的。”
杨妈妈看向杨奶奶,杨奶奶一时无语,却也无法反驳。沉默了一会儿,等杨梅梅跑去逗小狗了,这才忍不住说:“梅梅说要养个狗,我随口答应哄她玩的。”说着忍不住抱怨,也不知道是郁闷,还是骄傲,“谁知道你娃行动能力这么强的,谁家说养狗就能抱来狗崽啊!”
杨妈妈这下忍不住了,“噗嗤”一声笑出来,得到来自婆婆的死亡凝视一枚,“那,都抱回来,就养着呗。以后磨面的麸子不卖了,掺着黑面蒸馒头喂狗吧。”
没几天,小狗崽就养熟了,整天跟在杨梅梅屁股后头跑。它还太小,家里也不栓它。杨梅梅给它去了个名叫小黑,一点也不威风,当然,胖乎乎憨憨的小狗崽也完全看不出长大后的威风影子。
桐树叶子长出来了,绿色的大肉虫就出现了,小黑看到大肉虫都会吓得跳老远,压着身子,朝虫子“呜呜”示威。警长站在高处的石头上,朝憨乎乎的小狗崽投以王之蔑视。
春天的野菜长起来,清明前后尤其多,杨梅梅又吃了几次苜蓿饺子,多认识到一种野菜。
马齿苋采回家,剁碎和面,蒸成菜馒头,蘸着蒜泥辣椒汁子,甭提多带劲了。
杨梅梅领了送馍馍的任务,跑腿给二奶奶家送几个包子和菜馒头。她在大门外就大声喊:“二婆,你在家吗?”
没人应,她也不在意,跨过门槛就进去了。原本以为二婆在后头灶屋没听见,结果二婆居然就在院子里,坐在小板凳上,抱着她家鸳鸯眼的大猫咪,正抹眼泪呢。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