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顾斯塔是班花后,许芒想起了一直以来大家对他的谈论,总算能将一切对应起来。
顾斯塔话很少,除了必要的交流外在教室里说的话一天不超过十句,基本上不会主动找别人说话。
但大家并不觉得他高冷,因为顾斯塔有问必答,平时看到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会默默伸出援助之手,在路上看到有垃圾也都会顺手捡起。他不是生人勿近的“高岭之花”,而是话少心善的“沉默美人”。
除此之外,顾斯塔总是一个人行动,独自去食堂吃饭、独自下楼跑操、独自回寝室,体育课自由活动时也一个人安静地待在操场边缘。
这样回想起来,许芒每次看到他好像确实都是一个人。那时候她还总觉得他的背影很孤独,现在才知道这其实是他自己的选择。以他的超高人气和低调性格,想和他做朋友的人数不胜数,但他都委婉自然地跟大家保持着距离,开学至今没跟任何人走得亲近。
班上每个人都能跟他说上话,他与每个人的距离与关系都保持一致,不属于任何圈子,不卷入任何人际交往纷争。
老实说许芒有一点羡慕这种社交方式,但她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社交模式,总会不由自主地觉得一个人是孤独的,所以顾斯塔的背影在她眼中特别而孤独。
-
一班和二班每周有一节体育课是同个时间,体育老师们都选择就近在西操上课,所以他们基本上算是在一起上课的。
具体表现为热身跑圈两个班一起跑,准备活动的拉伸操两个班一起做。许芒的个子不算矮,排在第二排女生最右侧,刚好是和一班相连的那一列。
一班体育老师的音量更大,导致许芒好几次都听错口令跟着一班的同学一起转身。
站在她身后的孙峻每次看她出错总会忍不住笑出声,旁边一班的男生被笑声吸引回头,看到独自转身朝着他们的许芒后也跟着笑了。意识到自己听错后,许芒只能尴尬地红着耳根转回身。
顾斯塔跟着动静回头,没有跟大家一起笑,而是貌作不经意地提醒大家该走了。
这并不算是特意为她解围,但许芒还是很感谢他。
高一上学期许芒对顾斯塔的印象大概就是这样一个特立独行、成绩好、漂亮善良的好心人。
宁江学校在高一下学期就开始分文理科了,一班和二班大多数的同学都选择了理科,所以理科重点班还是设为两个,由其他班选理科的同学按排名依次填补两班选文科的同学的空缺。
许芒跟大部分人一样选择了理科留在本班,客观的外部因素是他们学校理科比较好,而且他们省理科的高考分数线比文科低。主观上与需要背诵大量知识的文科相比,许芒也更倾向于选择主要靠理解做题的理科。
她们寝室只有一个人选文科,所以换了一个新同学搬进来住。新舍友的名字叫徐倩岚,她是三班的第一名,理科成绩排在年级三十左右。许芒是二班前十,年级二十左右。
随着徐倩岚的加入,许芒和赵灵玲二人行的组合变成了三人行。新学期座位也换了,徐倩岚和赵灵玲坐一起,许芒跟孙峻坐在她们后排。
同桌之间往往会更熟一些,三个人一起走的时候也基本上是赵灵玲和徐倩岚在聊天,说的大多是她们同桌间未完待续的、许芒不知道的话题。
鲶鱼效应指的是当平静的鱼池里突然多了一只鲶鱼,小鱼们的生活会发生改变。徐倩岚就像许芒生活中的鲶鱼,她活泼外向、性格好成绩也好,进入二班后很快和班上所有同学老师都混熟了。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会羡慕别人,反正许芒在不同时期都会有羡慕的人,徐倩岚成为了她日记里常常会提到的存在。她羡慕徐倩岚开朗的性格能够和赵灵玲一拍即合,羡慕她们之间越来越浓厚的友情。也羡慕她在学习上的游刃有余,不管考试难度怎样,她永远都在进步。
日记里用的词是“羡慕”,描写的都是徐倩岚生活闪光的地方,但许芒知道这种感情准确的来说叫嫉妒。
人在写给自己看到日记里也会有所保留,藏住不愿面对和承认的东西,仿佛不写就不存在一样。
高一下学期的许芒就这样陷入一场无人知道的无形战争里,以“羡慕”为名努力追上徐倩岚的脚步,努力变得和她一样。她想继续和赵灵玲做朋友,想成为她“最好”的朋友。她想认真学习考得更高一些,努力不让徐倩岚超过自己。
那段时间她把自己绷得很紧,总是担心自己的哪些话或者行为是不是让赵灵玲讨厌了,也担心自己是不是没有把哪个知识掌握好,考试的时候会不会考砸……
许芒从来都不是一个自信的人,她最了解的就是自己的缺点,所以她比任何人都更不相信自己。
让她从这种不太“健康”的状态里走出来的是一个人说的很简单寻常、并且不是直接对她说的一句话。
那是高一下学期的期中考试出成绩的时候,许芒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她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