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缴银车
城门这么重要的地方,自古以来,还真不是几个守城将就做的了主,但这次开城门投降,是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留下的兵力,只有五百多人,确定了城主放弃了他们这些人后,但凡跟城主沾亲带故的,都带走了。坚守城门的守门将主动和几个不受器重的一样成为弃子的有官职的人,一同商议,不做抵抗,这样能减少伤亡。更何况,他们城主都跑了,他们还守城做什么?
城内被留下的人中,但凡有点官职的人,难得意见统一,都同意投降。之后,守城将让人清点了一下人手和粮食,发现城主留下的东西,真是寒人心呢!留下的口粮只能坚,持半个月,说白了,即便这些人拼死守卫城门,也难逃一死,与其半个月后饿死,还不如直接投降了大周。
如此一来,投降大周的心气,更盛从前。
于是,宛南城的城楼最高处,几个小兵,摘下了一直悬挂的契丹族的族徽旗子。从撤了军旗开始,城门大开,守卫城门的兵将,一律放下了刀戟。大周的先锋军,率先到达宛南城,都有些愣了,还没打过这么容易的仗呢。听闻收复宛城后,大周人没有苛待投降的兵卒俘虏。
大周还真是富余的很,连俘虏都能一日吃一顿饱饭。宛南城收复后,城内百姓的日子,明显好过了。
其他仍占着大周城池的契丹族,有叫骂宛南城没骨气的,也有骂城主不知廉耻逃遁的,总从未打过这样的仗,不费一兵一卒,顺利的收复了。
宛南城开城投降的这个消息,柴荣刻意让斥候,分散传出消息,不出半月,大半契丹族人都听到了这个消息。
自从宛城不战而降,城内的契丹族人有被大周收编的,也有带着全幅身家,远走深入草原的,
契丹族士锐减,已经在要不要投降,举棋不定。
尤其是鹤壁城,城主更是左立不安。
说起来,鹤壁城城主权力,远不如别的城池,鹤壁城主没有多少自己的兵,鹤壁城并不是完全被契丹族哪个部落占了,而是八部中,各有人手,维护鹤壁城治安,因为鹤壁城地理位置绝佳,四通八达,是货物交易的重要城镇,契丹族各部以物易物,多在此地完成。鹤壁城兵力不足,但着实富得流油。
故而,这里为了防止契丹八部为了抢占地盘内讧争斗,当初瓜分城池的时候,并没有分派说鹤壁城归谁所有,而是将鹤壁城内,分出东西南北街,城内四个角落方向,八部中人,各占一方。
谁的地盘,谁做主,故而,鹤壁城一直相安无事,城主不过是个虚设,有矛盾的时候,出来调和一下而已。虽说没有兵力,但手中大把的银子,谁见了鹤壁城主,不得恭维一声。
听闻陶土城被郝将军围攻时,陶土城中派来驻扎在鹤壁的兵马,本想回去襄助,但是出来内讧,驻扎在鹤壁的陶土头儿不许。
在鹤壁城过了几年,几个部落井水不犯河水的日子,养大了驻扎在鹤壁的陶土城人的心,心野了,总想着,若有一日,在鹤壁独立,自立为王,那才叫痛快。
于是,忽乐被擒后,陶土城驻扎鹤壁的头儿,起了异心,装聋作哑,只当不知道忽乐被擒。
陶土城的驻守兵头儿,听闻救援忽乐的一队人马也被生擒,他当即想的是,幸亏没去,若去了,他的兵悉数被擒,损失惨重,他好不容易扩招的兵力为就忽乐,可不值当。
他的兵力,还留着吞并了宛城的商业街,可不是派兵救援忽乐。
他作壁上观,没有派人襄助陶土城主忽乐,他本心中忐忑,后来,见跟着他一起被派来鹤壁的陶土人,没有人反对他不出兵,仿佛默许了,他壮大了胆子,筹谋了三日,动手侵吞了宛城管辖下的那条街。
为了让宛城咽下这个哑巴亏,他给鹤壁城主送去了一箱子银锭。
可惜的事,自以为贿赂了城主,就能相安无事的陶土人,刚刚吞并了宛城驻军管辖的那条街道,就被大贺氏的人找上门来,他自认打不过大贺氏,故而,让出刚到手的税收银子给大贺氏的人。
他气不顺,可对大贺氏的勒索,敢怒不敢言,说起来,是陶土城的驻军,先违反了和平契约。不怪大贺氏勒索上门。自己理亏,不敢言语。
驻守在鹤壁的陶土人,只能按时捏着鼻子认倒霉。不敢再扩张地盘,替旁人做嫁衣。
后来大贺氏留在鹤壁的分部,听闻寺州有难,倒是派来大半人手过去帮忙,可惜,一个都没有回来。再后来,听闻大贺氏被斩了头,悬挂在寺州城门处。
最大的对手,是大贺氏的人,人手骤减过半,陶土城驻军鹤壁的头儿,听闻大贺氏死了,他胆子开始大了,又吞并了宛南城的商业街道,才几日功夫,互市上,多收了两成的税让陶土城头儿眼睛都闪瞎了,陶土城的驻军养大了野心。
大贺氏的人留下的不多,是时候将他吐出去的银子要回来了,于是,趁着大贺氏兵力骤减,他直接端了大贺氏留在鹤壁的老窝。搜出来十几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