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技术在古代经过两汉时期的快速发展,到了隋唐时期,随着对外贸易的兴盛,造船技术再一次突飞猛进。
不过,无论是造船中心,还是兴盛的贸易港口,基本上都集中在南方。
北方则相对较少,除了一直作为传统海上贸易中心的东莱郡港口,在北方基本没有形成其他可以和东莱相抗衡的港口。
贺若怀心其中的一个雄心,便是在辽东开辟一至两个核心港口,作为海上贸易的基地。从他这些年对辽东诸港湾的了解,以及结合后世的建港经验,最适宜地点的莫过于位于卑奢城南的都里镇和青泥洼了。
也就是后世的大连和旅顺。
除此之外,辽河口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又处于海路河三条交通要道的交汇地带,也算是一处选择了。
只可惜,贺若怀心目前既没有掌握卑奢城,也没有掌握辽河入海口。
辽水注入渤海,从地形上看,东岸比西岸更适合做海港。
对于方流的判断,贺若怀心也觉得很有道理。他盯着方流问道:“还有什么问题?”
方流继续道:“第二,便是商团不足。这种大规模的海商贸易,若没有众多的海商加入,商路是繁荣不起来的。小人在东莱和都里镇贸易时,许多当地海商都表达了想要前来辽东贸易的想法。只不过,他们一些人,心中尚有顾虑。”
贺若怀心笑道:“他们怕辽东再次爆发战争?”
方流没想到贺若怀心一句话就说到了点子上,道:“主公英明,这一次陛下大军因为杨玄感叛乱无功而返,许多人都认为以陛下的性子,必会在平定叛乱之后,再起征伐之师,所以都持观望态度。”
贺若怀心冷笑道:“畏畏缩缩,辽东的战争何曾少了。我看他们不是害怕爆发战争,而是隔岸观火,担心我在辽东立足不稳。”贺若怀心瞬间就明白了,东莱当地海商心中犹豫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在辽东立足未稳,这些人担心在自己身上投资会血本无归。
“主公!”方流觉得贺若怀心这话说得过于绝对了,于是叫了一句。
贺若怀心看着方流道:“我就不信那么多海商,就没有一个敢下地狱的?”
方流听到贺若怀心有趣而又贴切的比喻,笑道:“不瞒主公,登莱海商之中有一家李家曾秘密拜见小人,希望能亲自拜访主公,商量加入开拓海上商路事宜。”
李家家主名字叫李富贵,乃是东莱郡二等海商世家,虽然和头部的那些大家相比,李家的实力还不足,但是放眼整个北方,能跻身二等海商巨富,也需要数代的积累了。
“李家?”贺若怀心在脑海中思索着,但是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是的。李家并不是东莱郡郡城海商,而是崛起于东莱郡东境文登县,以海盐和渔业起家,之前他们的商船主要往来于东莱和都里镇之间,这次因为一个意外的机会,李富贵提出想要开拓往来于我们辽东的新道。本来是要和我一起北上的,不过临行前,家中有急信传来,便临时改了行程,回家去了。”
贺若怀心道:“嗯,只要有第一个迈出脚的人,就不怕没有后来者。这个李富贵人怎么样?”
方流笑道:“他今年四十岁左右,礼貌谦逊,眼光独到,是一个可以合作的朋友。”
贺若怀心问道:“他何时能到辽东?”
“我留下了向导数人,等他处理完家中之事,就会押送货物北上,绕道都里镇,到达望海顿。具体时间不确定,不过在年前应该会到。”
贺若怀心抬起头,点点头,说道:“你说的这个人还真提起了我的兴趣。你说的对,要想真正的繁荣一条商路,只靠单枪匹马一个人是没有用的,人众才能办大事。”
“是,主公。除了东莱海商之外,都里镇的十余家海商倒是对主公的辽东商路颇有兴趣,只是现在碍于隋高之间的紧张关系,短期内,恐怕不会参与。”
贺若怀心没有说话,都里镇他现在还真没考虑。毕竟双方在的战争尚未结束,没有哪个海商敢在这种时刻,冒着被抄家的风险去与辽东贸易。
当然,贺若怀心的岳父程家除外。
“你可以继续说。”
方流道:“第三,辽东内湾缺乏优良的港口,望海顿虽然处于交通要道,但过于偏西,从望海顿走陆路的交通网也不完善,并不是一个长久的选择。主公要想开拓更多地商路,没有一个核心的货物集散之地是不行的。”贺若怀心将辽东郡的郡守府迁往候城,明眼人一看,便有将辽东的行政中心移到候城的意思。
候城四面有险塞,也有平原河流,不过浑河相比起辽水来,显然有些小了,太大的船只恐怕无法驶入。这就要求,最好要是在辽水入海口附近有一个合适的港口的话,物资抵达港口,便可以换上适合内河航运的江船,将货物沿着辽水、大梁水、浑河、以及辽水上游诸支流溯水而上,比起走陆路,速度更快,运量更大,成本更低,也更安全。
贺若怀心盯着方流,微微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没想到你能想到这么多,那你觉得,哪里可以作为港口。”
方流思考了片刻,道:“回主公,都里镇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