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女生耽美>人生流浪> 812、吐谷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12、吐谷浑(1 / 2)

809、敦煌飞天

“宋将军!你可是我们的向导,对此山是轻车熟路,下一步你要带我们去哪?”

“大帅!你别忘了,我给你所说的千佛洞和藏经洞,到了那里,我保管你会留恋忘返、忘乎所以!”

“宋将军!你所说的那地方真有那么大的魔力?”只见身后的王明义笑着寻问道。

“百闻不如一见!我保你们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走!看了你们就知道。”话说之间,宋克金扬鞭打马加快了脚步。

很快,他们五人已走马来到那因山而凿的洞窟——莫高窟,即俗称的千佛洞。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历史悠远悠长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话到此处,咱们有必要介绍一下这洞窟的详细情况。因为在这里,简直就是华夏文明的历史宝藏。透过它,可以看到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世上少有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结晶。

说这千佛洞,在如今甘肃省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而如今的这敦煌县城与慕容天水所驻守的敦煌城却是两回事,它们一个在党河东,一个在党河西,而且它们已上下相差千余年之久。而如今的敦煌故城遗址却永远残留在党河西岸,成为历史的沉迹。

转过头来,咱们接着说这千佛洞。这千佛洞,也就是莫高窟,它被凿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分上下五层,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南北长1600多米。建造年代据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李怀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莫高窟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至唐武则天时,已有窟室千余龛。现在尚保存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各代壁画和塑像的洞窟四百九十二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二千四百十五身,唐、宋木构建筑五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综合性艺术宝库。其形制有禅窟与中心柱式、方形佛殿式和覆斗式。窟外原有殿宇,并有木构走廊与栈道相连。窟最大者高40余米,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盈尺。其塑像均为泥质彩塑,有单身像和群像。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三身,多则十一身。最大者33米,小者10厘米。其塑像多以夸张的色彩表现人物性格,神态千姿百态、各不一样。其壁画内容有佛像、佛教史迹、经变、神话、供养人等题材和装饰图案。其中最古老的地图《五台山图》大有40多平方米。从一花一叶、神、佛,到表现当时当地历史人物活动的《张议潮夫妇出行图》,构图精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这洞窟内更是金碧辉煌,绚丽夺目。画面如按两米高排列,可构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艺术宝库。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另外还有说是光绪二十六年。)发现藏经洞后,窟内历史文物和艺术品遭到帝国主义分子的严重破坏,盗窃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这些小兔崽子!应该问他们讨还回来!在中国的地面上,岂能让你们横行霸道?睡狮还没醒么?

1943年设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以后,对洞窟进行了修复、保管和研究工作。解放后又改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对洞窟又进行了全面维修。在这洞窟之东有泉水,汇成清流,树木成荫,无异于沙漠绿洲,别具一般!

这可以说是鸣沙山的东千佛洞。在这敦煌莫高窟的组成部分之中,还有西千佛洞。它开凿在党河崖壁的北侧,自西向东排列,距河底20余米,窟顶是平坦的戈壁滩。现存洞窟十九个,始建于北朝晚期,隋、唐、五代、宋初和西夏续加兴修。所存壁画、塑像与莫高窟属同一系统,具有同等的艺术、欣赏价值,是敦煌石窟艺术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

再说说这藏经洞,它乃是敦煌莫高窟的第十七洞。是开凿在第十六窟甬道壁上的一个小洞,门仅高出地面1米,长宽2.5~2.7米,近正方形,高3米,顶作覆斗形,空间19立方米。其北壁上绘有枝叶交接的菩提树两棵,东树悬净水瓶,侧立比丘尼,双手奉持团扇;西树挂一个挎袋,侧立侍女,作男装。其下有长方形禅床式低坛,上塑高僧洪巧坐像。西壁上嵌石碑一通,即洪巧告身敕牒碑,好像未完工即被封闭。据洞内遗书记载,最晚纪年是北宋至道年间,不见西夏文卷子。在第十六窟的甬道两壁绘有宋代菩萨行列,以此推断,这可能是十一世纪初西夏人征服敦煌的战争中,莫高窟僧人准备逃难时所封,后未回归,竟因此幽闭达九百年之久。应该让昔日的《敦煌》电视剧重见天日!再去去看看渐渐陈尘、渐渐被世人遗忘的历史天空!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第十六窟甬道清除淤沙时才开始偶然发现这一满贮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的石室,文物共五千余件。除有汉文写本之外,还有藏文、梵文、去卢文、粟特文、古和阗文、回鹘文等各种民族文字的写文约占六分之一,并有绢本绘画、刺绣等美术品数百件。写本中除有大量的佛经、道经和儒家经典之外,还有史籍、诗赋、小说、民间文学、地志、户籍、帐册、历本、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