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活军坞堡,陈午带着乞活军在山下的农田忙碌农活。
乞活军坞堡自产自足,有自己的农田。
在补充一批年轻力壮的流民之后,乞活军数量达到了300人。
乞活军说到底是一群农民,只是意志力相当顽强。
陈午放下锄头,抬头望向空中,只见一只战鹰翱翔,落在一根木桩上。
陈午取下战鹰腿上系绑的纸条,脸色一沉,大声喝道:“强敌来袭,所有人回到坞堡!”
乞活军和他们的家眷听说有敌人来攻,不顾农活,于是赶紧携家带口,退至坞堡上,全力备战。
弓箭手登上箭塔,乞活军搬运石块至石墙上,用于攻击敌军。
陈午调度兵马,全力防守坞堡。
乞活军坞堡依托山势而建,与廖化镇守的东关互为犄角。
乞活军坞堡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付东部平原的来敌,此时终于发挥用武之地。
一个乞活军问道:“首领,攻打我们的是哪一方势力?”
陈午声音沉重:“皇太极。”
廖化带领300蜀国轻步兵,镇守东关,也收到了铁鹰斥候的警示——皇太极已经动员领地内大量兵马,来攻西部山谷。
在完成春耕之后,皇太极着手攻略夏镇。
廖化在穿越过来之后,遇到一个八旗牛录,与八旗牛录两败俱伤,因此,廖化见识过清初巅峰八旗的战斗力。
17世纪初的八旗骑兵,与后来只会遛鸟、斗蛐蛐的八旗子弟不同,这伙八旗,经历过萨尔浒之战、宁远之战、松锦之战,征讨蒙古、朝鲜,身经百战,在那个时代确实是数一数二的野战劲旅。
松锦之战,明清双方动用主力超过10万人,规模超过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打天下的铁骑,无疑是巅峰状态。
因此,得知皇太极来袭,廖化全力备战,死守东关,等待张华率领夏镇主力来援。
夏镇,无数兵马调动,在法家韩非的组织下,夏镇进入临战状态,紧张有序地运输兵器粮草。
张华换上盔甲,带着花木兰、孙尚香来到夏镇广场检阅兵马,准备前去支援东关,与皇太极决一雌雄。
皇太极想要平定后方,必须击败张华。
张华想要进军平原,必须击败皇太极。
二人的矛盾不可调和,唯有一战而已。
许褚、蒋钦、桓诞、王凤、赵破奴、种师中、马武、梁红玉等武将屹立,两千兵马披坚持锐,腰间挂着蜀汉铁匠蒲元打造的环首刀。
张华看向蒋钦:“公奕,你统帅300吴国弓箭手以及1000乡勇,利用漕运船只,运输粮草、箭矢至东关。与此同时,设法攻击皇太极的漕运船队。”
“末将遵命!”
蒋钦见孙尚香对张华言听计从,他作为孙尚香的部将,也只能听从张华的命令。
西方封建制度,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东方文明与西方不同。
东方认可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桓诞,你领200山蛮、300乡勇,守北部山道,暗哨设至50里外,防备金兀术通过北部山道发动奇袭。”
“几位先生,夏镇就由你们看守了。”
张华安排韩非、郭守敬、陈乔等人率领乡勇防守夏镇。
只要封住山谷各处入口,夏镇就无须兵力防守,乡勇完全足以维持治安。
“其余诸将,随我出兵,抵御皇太极!”
张华经历几场战斗,逐渐在夏镇众人之中建立威望,一声令下,带着2000士卒、3000乡勇奔赴东关。
东关,皇太极的兵马已经出现在守军的视线之中。
皇太极尽发领地内的兵马和青壮,要一举攻下夏镇!
廖化脸色铁青,看着远处沙尘弥漫:“三米石墙,已经难以阻挡皇太极越来越庞大的兵力。不过等到击败皇太极,那么这座关隘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三百蜀汉轻步兵登上石墙和箭塔,进行防守,全部紧张地看着到来的大军。
皇太极消化了张士诚势力,兵力更加庞大。
三米石墙,无须投石机、攻城车,只要简陋的飞梯即可登城。
东关是张华前期用于抵御平原势力设下的关隘,只是为了过渡和防止骑兵突进,阻挡数百兵马还行,皇太极带来的士卒、乡勇有七八千人,三米石墙就不是什么险关了。
廖化的压力极大。
鳌拜升任镶黄旗旗主,皇太极封赏鳌拜2000户人口。
鳌拜更加死心塌地,尽发镶黄旗青壮,倾尽全力来攻。
鳌拜比夏镇更加穷兵黩武,2000户人口,三丁抽一,强征1000兵丁,设三个牛录。
镶黄旗的黄龙旗帜猎猎作响,骑兵开道,轻步兵推着楯车陆续到来,在东关下方列阵,准备强攻关隘。
“这种压迫感是怎么一回事?”
廖化发现身躯在不自主地颤抖。
在镶黄旗列阵之后,皇太极的正白旗随后而至。
正白旗兵力更加雄厚,皇太极众星拱月般出现,利用第一天赋压制守军!
皇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