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 第二二九章 袁绍是防火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二九章 袁绍是防火墙(1 / 2)

丁宽抛下袁绍不管,就这么挥挥手走了,不带走一丝云彩,只剩下袁绍和麾下的一班谋士在那里凌乱。

袁绍来赴约之前,预设了很多与丁宽的谈判方案。目的无非是要说服丁宽,不要来攻打冀州。

丁宽十五万人马,从三面包围了冀州,一旦真的动起武,袁绍心中没有一点胜算,丁宽过往的战绩在那里摆着,这十五万兵马更不是丁宽全部的力量,从之前袁绍一直在谨慎防守,不敢轻易有所动作,就知道他心里又怂了。

但是,丁宽就这么酷酷的抛下一句话,转身走了,甚至连多说几句的欲望都没有,又使得袁绍有了再次掀翻桉几的冲动。

袁绍目标达成了吗?丁宽说要休战十年,这个远超出了袁绍的预计,在袁绍的心中,这次能让丁宽退兵就满足了,至于以后什么时候会开战,他根本就没敢多想。

丁宽说出休战十年,远超了袁绍最好的预期,自然是让袁绍心中安稳了很多,丁宽即使是袁绍的对手,袁绍也不得不承认,丁宽的信誉还是有保障的,此前从来没有食言而肥过。

只是丁宽这个态度,又实在是让袁绍内心抓狂。丁宽说出休战十年,是如此的轻描澹写,甚至都没有问袁绍是否答应,就那么离开了,就像是来宣布一项恩赐,根本容不得你拒绝。

这得是多么看不起他袁绍?

有那么一瞬间,袁绍都想拉上兵马,马上就与丁宽开战了。但他也就只敢这么想想,甚至对着下属做做样子,装装逼都不敢了。

以冀州一州,去与丁宽治下的九州开战?袁绍可不是公孙瓒那种武夫,一直以来精通于勾心斗角,背后下黑手的袁绍,从来就没有这种刚强行事的基因。

袁绍如何郁闷,不必多说。

只说丁宽。丁宽在军事上全面占据主动的情况下,不但没有马上进攻袁绍,还承诺休战十年,可不是对袁绍心慈手软,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从丁宽崭露头角开始,就与袁绍领导的党人不搭调,双方虽然没有太大的正面冲突,但袁绍却一直在给丁宽下绊子,丁宽怎么会对袁绍有任何的心慈手软?

丁宽留下袁绍,说穿了,就是一个成语,养寇自重。丁宽是彻底看扁了袁绍,根本不相信袁绍能够对自己的体系,造成真正的威胁。

如果现在占领冀州的,不是习惯了玩弄权术的袁绍,而是百折不挠的曹操,丁宽一定是先不顾一切的推平再说。丁宽敢于放任袁绍,但真不敢放任曹孟德。

养寇自重这种策略,一般都是权臣采用,目的是利用这些“寇”,争取更多的内部资源和权力。

丁宽现在虽然掌控了九州之地,但内部需要整合的东西还太多,同样需要袁绍这个“寇”的协助。

丁宽现在还是打着大汉的旗号,是以汉臣的身份现身,如果真的消灭了袁绍和其他诸侯,就要直面大汉的皇权,只能走上权臣篡位的路径。

虽然实力上来说,丁宽已经掌握了足够篡汉的力量,但在收拢人心方面,丁宽却好没有准备好,大汉已经统治了天下四百年,是天下人心中的正统,这种惯性并不是短时期内就可以消除的。

虽然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看到了大汉覆灭的前景,“汉室凌迟”已经是很多人的共识,但谁来做这个刽子手,差异还是非常巨大的。

桓、灵二帝以来,宦官专权,大肆打压士人。尤其是独夫灵帝,更是与士人全面对抗,党锢之祸、黄巾之乱,都是这种冲突的外在体现。

但想要取代汉室,依然会给这些士人带来巨大的冲击,大汉号称以“孝”治天下,这个“孝”其实只是儒家文化的一方面而已,还有一个“忠”字,同样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虽然桓灵二帝的作为,使得大汉的民心不附,但此时心怀汉室的,仍大有人在。尤其是小皇帝刘协,幼年登基,从登基之时就成为了傀儡。很多人并不认为,刘协有什么失德之处。

大汉现在的战乱,被很多人推到了宦官和灵帝头上,他们心中仍然承认小皇帝的正统地位。即使对汉室已经彻底不报希望的人,也不会喜欢篡位的家伙。

丁宽前世的历史上,魏晋一直内部纷争不断。曹家篡汉、司马家篡魏、而司马家的晋也亡于内部的权臣。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曹丕篡汉自立,被评为得国不正,为其后数次的权臣篡位,留下了榜样和借口。

在儒家的道德体系之中,即使大汉再无道,也是正统之位,丁宽既然曾经当过汉臣,就不能走禅位让权这条路径,否则就是不忠。

丁宽如果想要登基,彻底取代大汉,只有两条路线。一条就是等待别人先灭了大汉的正统,他再从别人手中,抢到皇帝之位。另一条道路,就是彻底争取民心,然后演一出黄袍加身的戏码,为自己当皇帝,找到足够的道德支撑点。

丁宽来自于两千年之后,那个时候已经没有皇帝这种东西了,丁宽对于创建一个丁家王朝,本身并没有什么执念,皇帝制的弊端,他心中一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