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 第二零四章 犹豫迁延的袁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零四章 犹豫迁延的袁绍(1 / 2)

吕布撤离兖州之时,丁宽还特意前来相送。原本吕布还有近万兵士,但其中有大半都是兖州本地人,并不愿意离开家乡,随吕布前去流浪。

丁宽干脆就与吕布相商,把这些不愿离去的兖州士卒都留了下来,吕布离开之时只带走了三千的精锐,其余的兵马都交给丁宽处置。

而作为交换,丁宽给了吕布五百匹战马,一万石粮草,并帮助吕布把三千人的装备也彻底补齐。

吕布用一万乞丐一般的残兵,换回的是三千器械精良的精锐,这个交易,吕布并不吃亏,此时是天下大乱之时,只要有钱有粮,又不过于挑剔的话,其实重新扩充部队规模很容易。

而且此时愿意继续跟随吕布的,其忠心程度就已经基本通过了考验,有这些一心相随的精锐做骨干,吕布虽然没有得到兖州,但相比入兖州之时,并没什么大的损失,反而是麾下的兵马更加精锐了。

送走吕布,丁宽派人接手濮阳之后,就率领兵马继续向东阿而来,下一个要处理的就是曹操。

其实,丁宽入了东郡,前往濮阳之时,曹操就已经十分的关注了,派遣了大量的斥候、暗探到濮阳附近,刺探丁宽与吕布之间的情报。

在曹操心中,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就是丁宽与吕布大打出手,如果吕布能凭借濮阳坚城,给丁宽以重创就最好了,这样他曹操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曹操此前也已经派人去向冀州的袁绍求援,只不过袁绍的手下,已经陷入几派谋士的相互倾轧之中,袁绍又是个耳朵软的,根本就做不出什么决断。

袁绍麾下的谋士此时已经分成了两大派系。

一派是以许攸、郭图、辛评为首的元从派,早在当年袁绍还在洛阳养望之时,这些人就与袁绍过从甚密,等到灵帝死后,袁绍地位飞速上升之时,这些人就纷纷正式进入了袁绍的幕下。

当年袁绍从与何进联盟开始,不断的搅乱大汉的天下,背后一直有这群人在出谋划策,扇阴风点鬼火。等到董卓上位,袁绍逃到渤海,这些人也纷纷跟着到了冀州。

袁绍是汝南人,原本在冀州并没有什么深厚的根基,只是冀州世家大族数量极多,与袁绍出身相近,更容易接受他四世三公的高贵出身。

不过冀州虽然是大汉最强大一州,是极好的根基之地,但冀州也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本土的世家大族势力太过强大。

袁绍连蒙带唬获得了冀州之后,为了迅速稳定冀州,只能把很多冀州本地人士提拔到重要的位置,从而形成了冀州本土派,这些本土派谋士的代表人物就是沮授、田丰和审配。

这些本土派谋士,各自身上都有河北名士那种强硬做派,背后又有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本地势力支持,与袁绍身边的元从派很快就起了冲突。

而且袁绍麾下的谋士,说是两大派系,但这种派系,其实之是一个模湖的概念。两大派系内部的谋士之间,其实也并不和谐团结,这就造成袁绍麾下纷争不断,冲突越演越烈,弄的袁绍很是头疼。

袁绍其实很早就对丁宽非常的忌惮,何进还在时,就几次给丁宽暗下小绊子,就是想压制丁宽的发展。只可惜,丁宽有穿越人士这个最大的金手指,对天下局势的发展有预见之明,总是能将计就计,顺水推舟,不断提高实力。

袁绍的一身权谋之术,都是和他的叔叔袁隗学来的,身边的元从派谋士,大多擅长的也只是各种阴谋诡道,遇弱则强,欺负其韩馥这种怯懦之人,真说的上是顺风顺水。

但喜欢权术之人,过于依赖阴谋诡计,往往就缺乏了英雄之气。很容易封硬就软,根本不愿意冒任何风险,更不要说进行搏命。袁绍一碰到公孙瓒、丁宽这样的以武起家之辈,就显得极为被动。

只是公孙瓒有勇无谋,刚愎自用,根本不会收拢人心,这才使得袁绍得了冀州本土派之助,能把公孙瓒击退,赶回幽州,终于在冀州彻底扎稳了根基。

然而丁宽的快速崛起,就让袁绍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起初丁宽在中原只占有了青州一州,之后花了两年时间去平定了偏远的辽东之地,建立平洲。

平洲号称一州,但地处偏远,又是苦寒之地,人口稀少,且有众多异族胡人需要处置管理,除了盛产马匹,其实对争霸中原并无多大助力,甚至可能成为包袱拖累。

即使现在这个时点,回头去看,袁绍及其麾下的一众谋士,也没看懂丁宽在辽东的布局。

丁宽入辽东之时,正是讨董联盟声势最大的时候。在整个讨董过程之中,丁宽似乎除了一个车骑将军的空头衔,并没有得到什么实利,更没有扩大他在中原的地盘。

本来在讨董之初,只有丁宽一个诸侯拥有一州之地,其他诸侯的地盘势力都不大,各路诸侯都担心丁宽趁势而起。

但丁宽就这么坐看诸侯并起,纷纷抢占中原地盘,却一直在辽东折腾,不肯参与到诸侯争霸之中。

等到丁宽回归中原之时,董卓已死,此时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