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乾清宫内。
崇祯皇帝一想到翰林院编修兼东宫讲官杨廷麟那倔强的样子,就有些不耐烦,他皱着眉头,低声对王承恩说道:“把杨廷麟的疏子读给我听!”。
王承恩拿起杨廷麟的奏疏,语音朗朗地就读了起来。
崇祯皇帝坐在御座上,听着听着,猛地一下火气就上来,他不由得打断王承恩,沉声问道:
“他怎么说的?把这句话重读一遍!”
王承恩轻声念道:“陛下有挞伐之志,大臣无御侮之才;谋之不臧,以国为戏!”
“什么话!”
崇祯皇帝对杨廷麟奏疏的内容很不满意,他又继续道:“纯是书生之见!下边怎么说的?”
王承恩接着轻声念道:“杨嗣昌与蓟辽总督吴阿衡内外扶同,朋谋误国,倡和议款,武备顿忘,以至于此!……”
“停!停!”
崇祯皇帝猛然从御座上跳将起来,指头用力地敲打着御案,大声说道:
“什么‘内外扶同,朋谋误国’,尽是胡扯!王承恩,你知道这个杨廷麟,是否同什么人朋比为好,故意攻讦大臣?”
“奴婢不知道。”王承恩诺诺的说道。
崇祯皇帝坐回御座上,脑袋飞快的转着,他想了好一会,也想不出这杨廷麟在朝中同什么人朋比为好,只好继续说道:“好,再念下去!”
王承恩继续读道:“督臣卢象升以祸国责枢臣,言之痛心。夫南仲在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命……”
“哼”
崇祯皇帝大哼了一声,把脚用力一跺,又一次挺身站了起来,“啪”的一下,手重重地拍在御案上,吓得一旁的王承恩手一抖,就不敢再往念下去。
“太不象话!竟肆口诋毁!”
他在乾清宫里走来走去,口中仍是忿忿地问道:
“谁是李纲?谁又是宗泽?谁是耿南仲和黄潜善?啊!何不说秦桧在朝?难道朕是宋高宗么?……可恶!可恶至极!”
杨廷麟在奏疏中借用的典故,让崇祯皇帝极度反感,甚至是难以忍受。
崇祯在心里想着:
“这杨胡子学问不错,才叫他担任东宫讲官,怎么竟会如此胡乱用典,比得不伦不类?”
他平时就最讨厌有人把他与清国的和议计划,比做南宋对金的屈辱求和,可这杨廷麟偏偏就硬把南宋的情形拿来做对比!
“什么话!”崇祯在心里忿然的说着:“赵构偏安江左,而朕虽然百般苦撑,到底还是一统天子!”
他在心里嘀咕着说道:“唉,对这样的人真没办法!”
说完,他又轻轻地朝王承恩做个手势,让他再继续的读下去。
王承恩正在担心皇上会因此动怒,给杨廷麟下旨定罪,看见皇上又叫他继续读下去,稍微松了口气,赶忙清一下喉咙,又读道:
“乞陛下赫然一怒,明正向者主和之罪,斩佞臣之头悬之国门,以示与东夷势不两立。如此则将士畏法,咸知效忠,无有二心。
召大小诸臣,咨以方略,俾中外臣工共体皇上有战无和之意,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更望陛下谕卢象升集诸路援师,乘机赴敌,不从中制。此乃今日之急务也…………”
崇祯皇帝在乾清宫里来回踱步,一字不漏的听着王承恩把杨廷麟的奏疏读完。
杨廷麟在奏疏之中,还有提了一些关于军事上的具体建议,但他的中心意思还是反对议和,认为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之后,才可以再去考虑议和。
崇祯皇帝虽是刚愎成性,但也看出杨廷麟的奏疏完全是出于忠君爱国之心,但他就是讨厌杨廷麟如此攻击杨嗣昌,也讨厌他奏疏中的言辞过于激烈,更讨厌杨廷麟替卢象升做辩解。
他有些颓然的坐回御座上,把杨廷麟的奏疏接过来,又仔细的看了看,原本打算把它留中处理,但随即就打消了这个主意。
他的祖父神宗皇帝,就常常把一些自己不满意的奏疏留中处置,引起朝中诸臣工们的不满,所以在他手中,就极少采用这个办法了。
他竭力要做一个勤于治国的“圣明之主”。
但是他对杨廷麟的奏疏仍是很不支持,提起朱笔就批了几个字:“知道了,钦此!”
…………
用罢午饭,回到乾清宫后,崇祯皇帝想着刘宇亮的谢恩奏疏,还没有看到,就向王承恩问道:“刘宇亮还没有请求陛辞么?”
按照崇祯的想法,刘宇亮虽系文臣,但听说他善于击剑,从前在翰林院供职时天天与家童以击剑比武为乐,看样子对于用兵打仗的事情也一定不外行。
他不求刘宇亮能够冲锋陷阵,他只要能够以首辅的威望去到军中,使士气为之一振,诸将不再畏缩不前,各州、县不再遇见清兵就望风瓦解。
只要刘宇亮做到这一点,就算是了不起的功劳,他就已经很满意了。
未时中,大学士刘宇亮的谢恩疏果然送进宫里来了,但是这封谢恩疏,却叫崇祯皇帝大失所望。
刘宇亮在疏中除了向皇上谢恩之外,更多的内容,竟是恳求皇上派他去督察诸军,代皇上鼓励士气,催促各路统军诸帅奋勇作战,而不要使他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