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到后堂拜见吴夫人,孙权和孙匡也早早便到,一家人难得吃个团圆饭。
孙权是至孝之人,每日都要来问安,而且从他后期的表现来看,也确实如此,足见宅心仁厚。
谈起即将准备的迁徙之事,孙权深感忧虑,江东各大士族纷纷反对,甚至有人建议定都建业,毕竟金陵曾经也是王都。
许多人既不愿离开几代人经营的故土,另外洛阳现在还是前线,又是惨遭破坏,去哪里岂不是随时都在刀口上生活?
孙策淡笑道:“要想安定天下,威服四海,岂能在这偏狭之地?洛阳乃天下之中,定都建业绝无可能,不愿迁徙绝不勉强,就让他们留在吴郡吧!”
孙权蹙眉道:“只是如此一来,恐有不少职位空缺,若导致朝堂空虚,岂非被人耻笑?”
孙策笑道:“无妨,如今中原人才济济,我孙氏不能再受其掣肘。此等人不过井底之蛙,都只顾自身利益,从不为国为民着想,就算高居庙堂之上,也是素餐尸位,图谋私利之辈。”
如今的东吴,拥有河北和中原以及荆州三大人才基地,已经摆脱江东士族的依赖,他们还想继续绑架孙家,那算盘可就打错了。
“兄长所言极是!”孙匡极力支持孙策,却又蹙眉道:“只是母亲年纪已大,恐经不住路途颠簸,恐她老人家……”
“此事不必再议!”吴夫人一般很少参与政事,此时却决然说道:“吾儿将成霸业,老身自当全力支持,否则如何成为国/母,如何母仪天下?若只是偏安江东,将来有何颜面去见尔父?”
孙策抱拳道:“多谢母亲。”
吴夫人是个识大体的人,先前孙策在江东滥杀无辜,她曾以死相逼,救了名士魏腾,这时候眼看孙策功业大成,她自当全力支持。
孙权忙道:“母亲,即将入冬,北方酷寒,只怕你老人家到了洛阳水土不服,还是等明年开春再去为好。”
吴夫人笑道:“仲谋多虑了,文台征战中原,成名于洛阳,我早就想去看看北方风光。他说当大雪纷飞,天地一片素白之时,最能让人沉静,只可惜我无缘北上,常以此为憾。幸得吾儿终成大器,孙家好不容易出了王侯之才,尔等更要齐心协力,不可学那袁绍、刘表之后,将偌大基业,糟蹋得四分五裂,最终拱手让人,连性命也保不住。”
孙权几人躬身道:“谨遵母亲训教。”
孙策在
一旁欣慰点头,曹操和刘备这几年在江东没少散布流言,但境内依旧人心稳定,虽说是年轻的孙权励精图治,恐怕和老夫人的谆谆教导也分不开。
吴夫人叹道:“你们兄弟之中,伯符、叔弼最像文台,伯符遭遇大难,性情有所改变,令人欣慰,叔弼虽性情冲动,但最敬伯符,如今安定北方,已成人矣!”
说到这里,又看向孙权,笑道:“五人之中,唯仲谋性格与我相近,为人温和,足以守备后方,安定人心。季佐谦恭,小朗聪慧,汝五人各不相冲,今将有开国之功,足孙氏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孙策言道:“母亲放心,孙家男儿绝不会做那忘恩负义之事。孩儿能安心征战在外,与几位兄弟安定后方,治理境内密不可分,孙家子弟,我也会妥善安排。”
都说母亲是一个家的根,母亲在,家就在,此言不假。
老母在堂,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亲,彼此之间都有一根线牵着,一旦老母不在,便像断了线的风筝,各自越飘越远。
孙权言道:“封王裂土为国之大患,刘氏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兄长要三思。”
孙权主动提出此事,倒让孙策心中颇感欣慰,笑道:
“推恩令并非解决问题之根本,大多王室子弟纨绔不成器,贻害无穷。我准备将其后辈全都留在吴郡,若胸无大志者,可保衣食无忧,由季佐来管理。”
这一点会参考后期的宗人府和八旗子弟,但对于眼前的情况,孙策则改成类似于福利院的场所,要混吃等死的都来这里,不给他们任何权利,免得出去害人。
孙匡点头道:“兄长所虑极是,开国之初,我孙氏子弟更当以身作则,我定会好好管教这些子弟。”
吴夫人在一旁笑道:“管教孙家子弟,伯符此举做得极好!国家大事,老身也听不懂,但眼下还有一事,我却不得不提,说完此事,你们便自去商议吧!”
孙策忙道:“母亲有何指教,但讲无妨。”
“就是尚香的终身大事!”说起孙尚香,吴夫人便神情痛苦,摇头叹息。
“尚香脾性与你相当,全无女儿家的样子,从小舞刀弄枪。如今又来了赵雨、吕玲绮两个同伴,更是不得了,闹得整个江东人人惧怕,虽号称什么三朵金花,但在百姓眼里,确是三个夜叉,将近二八年华,至今却无人前来问聘,为娘我着实为她担心!”
孙策一怔,想不到孙尚香
三人竟然还有了诨号,笑道:“此事母亲无须担心,孩儿已为她选好了夫婿。”
孙权摇头苦笑道:“兄长,小妹曾扬言,她要嫁之人,必须为当世大英雄,非但如此,还要能胜过她掌中刀方可,年轻子弟之中,只怕难有一人。”
孙策心想,难道就因为这句话,你小子就把如花似玉的妹妹嫁给了刘大耳?
“此人乃水军都尉凌操之子,今年十五岁,已经随军两年,武艺高强,人才出众,足以配得上小妹。”
吴夫人闻言点头道:“凌将军正值当打之年,却为东吴捐躯,实在令人遗憾!此子忠烈,若能将尚香嫁给功勋之后,倒也不错。”
孙权问道:“那凌统能否胜得过小妹?”
孙策笑道:“尽管放心,此子有大将之材,只要加以培养,